张改潞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石景山 100143)
颐和园作为“三山五园”中一园,不仅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珍贵瑰宝,而且是传统造园艺术文化的集中体现,其园林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巧妙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典范。
颐和园内用水主要分为4种,即生活用水、造景用水、灌溉用水、消防用水。生活用水管道与城市给水管道相接;造景用水即昆明湖湖水,来自京密引水渠,由青龙桥处引水至颐和园;灌溉用水水源为昆明湖湖水;消防用水由昆明湖、后溪河、葫芦河和蓄水池组成。
颐和园的排水主要从宫殿区排水、万寿山前山区排水、万寿山后山区排水3大方面去阐述。
宫殿区主要由硬质广场组成,通过暗沟进行排水。宫殿区地形为西高东低,雨水由西到东通过地下暗沟排入月牙河。宫殿区地面的排水主要通过地面集水口,墙底的集水口,最后通过地下的暗沟排入月牙河。
月牙河为一条小水渠,也是一个大的排水沟,位于东宫门东侧,影壁墙后。月牙河为颐和园宫殿区和广场区的汇水渠,雨水通过地下管道和地下排水暗沟,汇入月牙河内。
玉澜堂为内向型庭院,整个庭院的最高点为道路十字交点,由中心点向庭院的4个方向放坡,雨水沿坡度流入庭院4个角的排水口。玉澜堂四周的建筑、廊子与台阶都设置了排水口。在功能性装置的景观化处理上,排水口外观类似铜钱,这种装饰手法使其成为园林景观中的一部分。
万寿山前山区雨水汇集后,排入昆明湖内。葫芦河可以说是万寿山前山区雨水汇水的一个下凹绿地,是前山区与昆明湖间一个过渡的区域。雨水从山上流入到葫芦河内,会夹杂一些淤泥、枯枝落叶等杂物,葫芦河内种植了一些水生植物,可以起到雨水沉淀、净化过滤的作用,最后雨水通过地下排水暗管流入昆明湖内。
福荫轩与其他建筑的不同点在于,福荫轩为平屋顶建筑,且具有一定的坡度,与其他建筑屋顶排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福荫轩的女儿墙处,伸出一个落水管,雨水顺着落水管流到地面。在福荫轩建筑的周边,同样设有排水明沟,明沟穿过廊子与建筑外围山石挡墙相接。雨水流经山石挡墙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凹凸不平的山石挡墙,在雨水流经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滞水作用。
画中游内存在较大的高差,因此建筑是建立在一层一层的台地上。在处理高差时,全部采用自然形态的黄石作为挡墙。雨水沿着一层一层的台地顺流而下,由于黄石挡墙的表面凹凸不平,会伴随着发出嘀嗒嘀嗒的滴水声响,当雨水流经时,不仅能起到滞水的作用,而且形成一个线性雨石的别致景观。
万寿山后山区雨水汇集后,主要排入后溪河中。桃花沟为万寿山后山区域山体汇水最大的一条沟,其水体经沉淀最终汇入后溪河内。桃花沟采用上台下洞结构,下洞是为了桃花沟的汇水,从洞内流入后溪河内。汇水口水面呈喇叭口状,是后溪河最开阔的地方,其是为了桃花沟的水能很好地汇入到后溪河内,以免对后溪河河岸的过分冲刷。
由于水流的强劲冲刷,小桃花沟采用生态治理护坡,山坡为一层一层很小的台地,在台地上种植了边坡绿化植物,主要采用地被植物。其台地为木桩挡墙,作用类似于石头挡墙,做成台地状护坡。当雨水顺流而下时,起到了一定的滞水作用。雨水通过小桃花沟流入买卖街,买卖街内的驳岸为硬质条石驳岸。小桃花沟对应的汇水面的进深是后溪河与买卖街间进深最大一个水面。
谐趣园入水口形成一个小型的瀑布,水体流入谐趣园会首先流入小水池内,从雨洪管理方面来说,这个水池可以被看作为水体前区的沉淀、过滤池。水体从小水池流入主水体前,会流经一座小桥,这个桥为颐和园内的第二小桥。之所以桥这么小,是为了很好的隐蔽进水口,使水体有一种源远流长的感觉。
①挡∶在雨水流经的位置设置挡石,从而达到降低雨水流速的作用;②拦∶利用挡墙将地表雨水拦截在建筑物外;③蓄∶利用下凹地势或池塘蓄水;④分∶利用地形、建筑高差、台地等将地表雨水进行分流,降低水量;⑤导∶利用广场坡度、明沟、暗沟等将多余雨水排到园外管道和月牙河。
在颐和园内,给排水工程技术与景观手段相结合在一起。在设计建造颐和园时,设计者并没有为了设计给排水而设计,而是在景观设计中将整个园子的给排水考虑到在设计当中,采用挡、拦、蓄、分和导的设计手法,不仅满足了排水功能上的要求,而且又具有景观的美化功能,这对于现代园林的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