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松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精神疾病一直是神经内科最顽固的病症之一,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对认知水平、意识水平、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上出现不对等程度的障碍。传统的治疗精神疾病药物因其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而导致病情复杂甚至恶化。而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研究中,针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的突破,随着各种抗精神病新药的推广,联合用药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其中利培酮合并应用小剂量的氯氮平便是一项重大发现[1]。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联合用药的疗效,深入探讨利培酮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疗效,我院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入院的102例精神疾病患者中的51例精神病患者实施合并用药治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入院的102例精神疾病患者,保证被选中的所有患者都符合CCMD-3中国精神病诊断的标准,同时精神病症状评分量表的总分均>60分。利用计算机随机序列号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将单独采用氯氮平治疗的5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采用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的5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8∶23,平均年龄为(35.28±14.16)岁,平均病程(5.35±1.65)年;治疗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9∶22,平均年龄(34.98±12.47)岁,平均病程(5.36±1.5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起病年龄≥18岁;近期2周内没有使用过任何抗精神疾病类药物。排除标准:已经妊娠或怀疑妊娠的女性患者;重大心肺疾病;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实施;资料有缺失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大剂量氯氮平进行治疗:具体步骤:控制初始剂量为25 mg/d,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增加剂量,但最大剂量不超过600 mg/d,平均剂量控制在(315.9±72.8)mg/d。
1.3.2 治疗组采用利培酮合并应用小剂量氯氮平进行治疗:具体步骤:首先给患者使用氯氮平进行治疗,初始剂量给予最小有效剂量,为25 mg/d,根据病情逐渐增大剂量,但不超过患者承受的最大剂量,为150 mg/d,平均剂量控制在(101.2±13.3)mg/d,在用药的整个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病情有所好转得到控制后立即逐步将氯氮调节到最低剂量。与此同时开始联合使用利培酮,根据相关规定,利培酮初始给药剂量为1.0 mg/d,2周后将剂量调整至最高剂量,一般不超过6 mg/d,平均剂量为(3.5±0.8)mg/d。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同时治疗,在治疗期间针对患者的病情做一些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检查等,一旦发生临床指标异常改变,及时做好处理。
1.4 疗效评定:采用PANSS 量表评定两组用药方法的疗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评定效果1次,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通过采用血脂、血糖的检测来评判药物对患者代谢系统的影响[2]。针对联合用药的患者每10 d进行一次血常规的检查。治疗结果以PANSS减分率来评定:减分率≥25%判定为有效,<25%判定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利用四格表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指标均数±标准差()表示,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在α=0.05的水准下进行检验假设,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5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2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组共发生了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0%。其中有2例心电图发生异常改变,2例发生锥体外系反应,2例体质量增加,1例静坐不能,2例便秘,1例流涎。对照组共发生了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其中2例心电图发生了异常改变,7例发生了锥体外系反应,1例体质量增加,5例静坐不能。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在α=0.05的水准下,P<0.05,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口服氯氮平进行治疗,虽然长期服用可以使症状得到控制,但与此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更换其他新型药物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对此研究人员开始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发现低剂量的氯氮平再联合应用其他的新型抗精神疾病类药物,如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富马酸等往往会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也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通过这种联合用药不仅有效避免了大剂量应用氯氮平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同时也保证了疗效[3]。
本研究的对照组主要采用氯氮平单独治疗,氯氮平因其大剂量使用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多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被广大患者指定为治疗精神疾病的常用药,但多项临床研究与实验发现经常使用氯氮平会使患者产生对药物的严重依赖[4]。本研究治疗组采用利培酮合并小剂量氯氮平进行治疗,利培酮为苯丙异恶唑的衍生物,对SHTAZ和DZ两种受体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并且对这两种抗体的作用无偏倚,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疾病类药物。我国早在1996年就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利培酮,同时多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利培酮在治疗多种类型精神疾病方面都对患者起到良好的疗效,并且起效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治疗剂量低,而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抗精神疾病类药物。但是在针对个别患者的治疗中,特别是治疗较难治疗的精神病患者时发现结果并没有预想的理想,甚至还会增加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中治疗组除了应用了利培酮,同时联合应用了氯氮平,结果发现椎体外系反应发生例数显著降低,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是因为用氯氮平后就能减少利培酮的用量,从而使椎体外系不良反应减轻,与此同时也发现流涎、视力模糊、便秘、头昏、困倦、脑电图及白细胞异常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也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通过利培酮与5HT2A和D2受体的较强拮抗作用,使氯氮平对DA受体阻滞作用减弱,两种药物在联合应用的过程中起到了互补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种互补作用使治疗效果显著增加。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联合应用上述两药,利培酮可以使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增强,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而造成氯氮平的不良反应增加;但治疗组患者并没有相关症状的体现,这可能与所用氯氮平的剂量较小有关,并没有达到毒理性的血药浓度,所以综合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利培酮合并小剂量氯氮平应用治疗精神疾病仍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综上所述,在精神疾病患者中应用利培酮合并小剂量氯氮平进行治疗,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精神病症的临床效果,还可以通过合理规范氯氮平的剂量来减轻单独使用大剂量的用药不良反应的弊端,有效降低其对消化系统、代谢系统功能的影响,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联合应用以上两种药治疗精神疾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