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检查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2019-01-07 06:32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2期
关键词:异位成功率导管

杨 洋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1)

PICC置管在临床上运用频繁,可通过外周静脉将导管置入,可完成静脉穿刺,可有效避免直接注射静脉,但是可损伤患者静脉血管。临床实践证实,PICC置管具有安全性,操作较为简单,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各种疾病穿刺中运用较为频繁,尤其是肿瘤化疗患者。化疗药物具有刺激性,若进行静脉注射,不良反应较多,若给予患者采用PICC置管,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研讨发现,成功留置PICC的前提是有效控制穿刺过程,可提升穿刺成功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控制导管尖端位置,促使其正确、恰当置入,一般为上腔静脉中下1/3位置。临床分析发现,提高导管尖端位置合理性可促使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明显增加。本次探究中选取了在PICC置管中应用血管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在我院随机选取62例PICC置管患者,对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间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均知情同意,签订了知情同意协议。男女比例40例、22例,年龄25~74岁,中位55.87岁,PICC置管时间1~23 d,中位置管时间13.5 d,置管长度31~55 cm,中位置管长度39.6 cm,本组研究中包括淋巴癌、乳腺癌、食管癌、消化系统肿瘤、肺癌及骨科肿瘤、肺癌、口腔癌、其他肿瘤。

1.2 方法:利用彩超仪器进行检查,将探头频率设置在8.0 MHz,选择8L-RS探头。

置管前做好解释工作,为患者详细介绍置管相关性知识,促使患者明确PICC置管必要性及临床意义,记录相关检查结果[1],对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评估患者病情,获得患者同意后才实施下一步操作。有机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合理测量置管长度,处理穿刺部位后置入导管,明确颈内静脉血管情况后采用血管超声检查[2],对患者实施颈内静脉检查,分析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给予出现导管造影患者实施进一步分析,对患者血管回血情况进行观察,若没出现导管阴影,则可以将导丝移除。做好置入工作后在指定位置固定导管,给予患者肝素液注射以封闭导管[3],有机结合X线、血管超声观察患者体内导管情况,给予出现异常以及血管回血情况不良、存在导管阴影患者及时调整导管位置,保证患者周围组织正常。

1.3 效果评估:评价置管血管情况,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

皮肤表面可直接接触、固定粗直静脉、具有较好导管固定性、弹性及柔软性、静脉血管突出,判定0级;血管活动性明显但未变硬、皮肤表面接触静脉期间显示轻微静脉凸起,判定Ⅰ级;皮肤表面、静脉增加接触面、出现轻微静脉血管塌陷、血管固定性较差、活动性较强、变硬,判定Ⅱ级;皮肤表面与静脉无法接触、血管塌陷、变硬、弹性较差,判定Ⅲ级。

2 结果

分析得出,血管超声检查后,共计11例患者穿刺前通过超声评估穿刺成功,穿刺中,共计6例患者利用超声探头实施颈内静脉压迫,共计5例患者出现颈内导管异位,共计57例患者未出现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及时调整导管位置,若未出现异常情况,则提示导管位置移动具有合理性。

3 讨 论

PICC置管可有效避免化疗药物直接接触手术静脉,可有效避免药物刺激血管[4],安全性较高,有效性较高。PICC置管可长时间留置,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患者肘部血管条件好,可触及或者直视,可明显增加成功置管率,对于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或者肘部血管条件差患者,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提升置管成功率,因此,临床上进行了大量研究。

PICC置管前,需要利用血管超声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血管超声检查时,可对患者颈内静脉是否出现导管造影进行观察并对患者血管回血情况进行观察,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可提升置管安全性。评估穿刺成功情况及PICC成功留置情况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5]。在留置过程中,需要评估穿刺成功情况及后期导管护理、维护情况,分析穿刺成功情况时需要从导管置入顺利性、导管一次成功穿刺率及尖端位置正确率等方面进行评估。临床实践发现,利用血管超声检查可提高送管成功率,可有效避免导管出现异位情况,可发现患者颈内静脉导管异位,可对导管位置进行立即改变,可促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关性文献报道,血管超声检查可对外周静脉结构进行清晰显示,包括内径、管壁及管腔,可对静脉、动脉及毗邻的其他结构进行分辨,术前,可帮助操作者充分评估患者静脉,对血管进行选择和定位,可促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升。

临床研究报道,可影响患者PICC置管治疗成功率及有效率的因素是后期导管维护措施及前期顺利穿刺[6],顺利穿刺包括一次性穿刺成功、导管尖端位置正确性及导管送入顺畅等,术前需要全面准确检测患者穿刺血管情况,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PICC置管前需要检查和评估患者基本身体状况,给予患者血管情况全面评估时需要参照患者治疗需要、导管维护条件及病情特点[7],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确定。在PICC置管期间,护士需要指导患者掌握对应体位配合办法,一般选择肘窝上,有利于患者手臂活动,可有效减轻手臂弯曲时疼痛,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导管异位,临床认可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临床实践报道,给予颈内静脉粗直、颈部活动受限、体位配合不到位患者实施对应处理,护士需要在患者颈内静脉区域将超声探头置入,可通过挤压来清晰观察颈内静脉闭合情况。

PICC置管期间,护士需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体位摆放,指导患者如何正确配合医师实施置管操作。临床分析发现,可诱发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包括患者体位、置管期间配合度。PICC导管异位可导致PICC置管患者出现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需要适当调整患者导管位置,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合理确定后,需要给予患者再次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将导管置入预定位置后利用血管超声检查检查患者颈内静脉血管情况,若患者血管内存在强回声点,需要利用生理盐水给予患者进行静脉推注,若血管内存在异常血流旋涡现象则需要及时调整导管位置,至血管超声证实颈内静脉不存在导管影为止。撤除导丝前需要对导管位置进行再次调整以促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穿刺前患者若未接受颈内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则需要在完成穿刺回血后及时采取封管处理,对导管进行固定,利用X线片检查来明确导管位置,另外,需要给予一次性穿刺不成功患者实施导管位置调整并再次实施X线摄片检查来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可促使患者经济负担明显降低,可有效避免射线伤害发生。

本组研究结果:穿刺前共计11例患者通过超声评估穿刺成功,共计6例患者穿刺中采用超声探头颈内静脉压迫,颈内导管出现异、未出现颈内静脉导管异位的患者例数是5例、57例。

综上,在PICC置管中应用血管超声检查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若患者颈内静脉出现导管异位,需要对导管位置进行立即改变,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并提升置管过程安全性,可促使并发症概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荐。本组后续研讨中,需要增加样本选取数量、延长样本选取时间,促使本组研究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异位成功率导管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