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敏
(岫岩县中医院颈肩腰腿疼专科,辽宁 鞍山 114300)
颈椎病作为一种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疾病,其种类也多种多样,椎动脉型颈椎病就是其中一种。它是由于颈部交感神经在受到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而致使椎动脉遭受刺激或压迫后导致椎动脉受累而引起眩晕、视力模糊等一系列综合征状。使用常规的颈椎病治疗方法为患者进行理筋整复治疗,并无明显效果,而针刺法联合改良型定位旋转斜扳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次研究深入分析常规治疗方法与针刺法联合改良型定位旋转斜扳法对患者的不同影响。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共收治的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5.3±2.6)岁,病龄2~12个月,平均(7.3±5.4)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6.9±3.7)岁,病龄1~11个月,平均(6.8±4.7)个月。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因、病龄等)进行比较,其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的患者针刺疗法联合改良型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即在常规的理筋基础上实施改良型定位旋转斜扳法,具体操作为:将患者的头部用双手固定,要求患者全身肌肉放轻松,用左右手分别夹住患者的左右下颌部位,左右手共同持续发力,向上拔伸,同时使用针刺疗法对患者两侧的风池穴实施针刺,隔天治疗1次。给予对照组的患者常规理筋整复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坐前,医师站其后侧,使用专业治疗手法对患者的风池穴到经根部实行理筋操作,同时使用寰枢关节旋转斜扳法进行整复治疗,隔天治疗1次。根据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如头晕、颈肩疼痛等)和日常工作与生活水平、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依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头晕、颈肩部疼痛、日常工作与生活、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测,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评测得分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中所有数据都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来检验,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的症状功能评分:观察组的患者治疗前症状功能评分为(11.15±4.12)分,治疗后评分为(28.12±3.52)分,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前症状功能评分为(11.43±3.36)分,治疗后评分为(21.22±3.32)分,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功能评分:观察组的患者治疗后评分为(28.12±3.52)分,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评分为(21.22±3.32)分,P<0.01,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患者症状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即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利用针刺疗法联合改良型定位旋转斜扳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理筋整复治疗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原因使椎动脉遭受到压迫或刺激后,导致血管狭窄或折曲从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主要临床表现是眩晕症状,眩晕发作与颈部旋转、后伸运动、体位急剧变动等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因有两种,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因是椎间盘及其周围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一种极少见的原因是血管的变异。常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在常规的理筋操作基础上,加以寰枢关节旋转斜扳法进行整复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医师用力过大或定位欠缺准确性,就会适得其反,而改良型定位旋转斜扳法可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改良型定位旋转斜扳法治疗可充分利用屈颈角度,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并且有效增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同时,利用针刺风池穴来配合推拿治疗,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颈部的酸痛感,降低激发筋伤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理筋整复治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利用针刺疗法联合改良型定位旋转斜扳法进行治疗更加有效,可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