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光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 肝胆脾胰疝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突发性疾病,为老年人常见疾病,本病主要由胆囊颈结石梗阻和胆汁嵌顿引起,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随着人口越来越老龄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人数也在增加,需要加强围术期护理,本研究分析了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30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男、女是76和74例。年龄62~79岁,平均(68.91±2.52)岁。对照组男、女则75和75例。年龄61~79岁,平均(68.56±2.51)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予基础干预,实验组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第一,手术前的干预。应首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根据老年患者的特异性,应在手术前尽快建立静脉通路。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避免感染的发生,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术前鼓励患者在手术前几天进食少量对胃肠黏膜无刺激的食物。第二,术中干预。手术期间,应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到最佳状态,减轻患者的不适。同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确保手术成功。第三,在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对老年患者进行一定的疼痛护理,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痛苦,适当给予镇痛药,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保持呼吸顺畅,并鼓励采用半卧位,加强营养支持[1-2]。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满意率;中位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中位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疼痛评分(10分最高分,分值越低越好);水电解质紊乱、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率。
1.4 统计学方法: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采用的检验方式是t检验、卡方检验,P<0.05显示统计学有意义。
2.1 两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满意率对比:实验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满意率100%高于对照组80%,P<0.05。
2.2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相似,对照组疼痛评分是(5.32±1.01)分,实验组是(5.31±1.05)分,P>0.05;护理后实验组疼痛评分(1.67±0.31)分优于对照组(3.72±0.56)分,P<0.05。
2.3 两组中位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中位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中位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中位住院时间(53.24±2.44)min、(2.24±0.41)d、(8.56±1.21)d优于对照组(86.45±5.17)min、(4.13±0.55)d、(11.41±2.57)d,P<0.05。
2.4 两组水电解质紊乱、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率对比:实验组水电解质紊乱、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组水电解质紊乱、切口感染分别有10例和8例,实验组分别有2例和1例。
因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功能处于退步状态,因此很容易感染。同时,手术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继发性损伤,影响治疗效果,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减轻身心应激。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使用可以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身心舒适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术后生命体征观察均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3-4]。
本研究中,对照组予基础干预,实验组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满意率、疼痛评分、中位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中位住院时间、水电解质紊乱、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体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水电解质紊乱、切口感染发生,减轻疼痛和加速排气和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