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彩超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临床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19-01-07 05:12:03宋佳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期
关键词:稳定型脂质进展

宋佳音

(丹东市中心医院彩超室,辽宁 丹东 118000)

进展性卒中指的是患者出现卒中症状后1周内接受治疗,病情没有改善反而出现了持续性加剧。进展性卒中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对临床治疗有着较高的要求,早期的诊断对后期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常规的诊断进展性卒中的方法是早期超声检测,分析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本文对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采用了颈部血管彩超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53~77岁,平均年龄为(63.8±9.1)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都是在发病一周内实施了MRI或者CT检查,结果显示前循环的供血区域为病变部位;②所有患者都是在我院接受治疗后的1周内都进行了动态评分,根据SSS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价,确定患者的病情都持续性加剧,确诊为进展性卒中。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使用的仪器为5500型彩色超声机,由美国惠普公司生产,将探头的频率调整为11 MHz。实施检查之前,要指导患者调整平卧的姿势,下颌稍稍抬起,将头部调整为偏向检查的一侧,保证颈部检查的位置完整的暴露出来,在患者的胸锁乳突肌的后部边缘位置或者前部边缘位置放置探头,检查的位置为颈总动脉分叉的前部1 cm左右,由上而下检查纵横切面,按照颈动脉的走向进行,检查过程中要将血流与声束之间的角度保持在60°以内,然后分别为前侧、后侧以及侧面三个方面来进行检查,包括颈外动脉、双侧颈动脉、颈动脉分叉以及颈内动脉,并对血管的内-中膜的厚度急性检测,检查是否存在斑块,如果发现了斑块,要对其回声特征进行观察[1]。

1.3 超声判断标准及斑块回声分型:如果IMT值<1.0 mm,说明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为阴性,如果IMT值超过了1.0 mm,明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为阳性。如果IMT在1.0~1.2 mm范围内,说明内-中膜的厚度增加,如果IMT超过了1.3 mm,说明存在斑块,如果患者在同一动脉段内形成了多个板块,要对斑块进行分型。回声斑块通常分为以下3种:①脂质斑块:斑块回声没有大于正常部位存在的内膜回声;②纤维型斑块:斑块出现了高回声,却没有发现声影,或者是出现了强回声,伴随着生硬,属于硬斑块,都是稳定型斑块;③复合斑块:斑块回声表现为不均匀回声,同时形成的回声超过2种类型,属于溃疡型斑块,都是不稳定型斑块[2]。

2 结 果

2.1 颈动脉狭窄度:动脉缩小程度不足50%的为轻度颈动脉狭窄,有9例(18.0%);动脉缩小程度在50%~70%范围内的为中度颈动脉狭窄,有22例(44.0%);动脉缩小程度超过70%的为重度颈动脉狭窄,有19例(38.00%)。

2.2 斑块超声病理分型及斑块大小:诊断结果显示,脂质斑块有25例(50.0%),斑块体积平均为(46.38±30.8)mm;溃疡型斑块有18例(36.0%),斑块体积平均为(47.89±31.2)mm;混合型斑块有7例,斑块体积平均为(43.15±23.4)mm。

3 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引发进展性卒中的主要因素包括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不稳定型斑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实施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的将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对患者的颅内缺血程度和机制进行诊断,为后期的治疗提供依据。颈部彩超能够对血流动力学、颈动脉、颈动脉的狭窄程度、IMT、斑块成分等进行有效的评价。其中,动脉内中膜细胞的状态能够通过IMT准确的反应出来;临床中根据斑块形态及其内部成为来评价斑块性质,颈动脉的狭窄情况和血流动力学能够有效的反应颅内供血情况[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轻度颈动脉狭窄有9例(18.0%);中度颈动脉狭窄有22例(44.0%);重度颈动脉狭窄有19例(38.00%)。中重度动脉狭窄患者占了大多数,说明前循环进展性卒中与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86.0%的患者都存在着脂质型或者溃疡型颈动脉斑块,说明不稳定斑块容易导致进展性卒中。总之,颈部血管超声在前循环进展性卒中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稳定型脂质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8:36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19:53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26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中成药(2014年9期)2014-02-28 22: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