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例小儿高热的循证护理体会

2019-01-07 03:39: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3期
关键词:降温循证体温

赵 娜

(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恩良医院,辽宁 鞍山 114100)

发热为儿科较为常见的症状,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发热。发热能提高人体免疫反应水平,是人体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但是,高热(39 ℃以上)持续时间过久,可能导致患儿脱水、惊厥、休克、脑水肿等,使病情加重,特别严重者还可能并发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我院儿科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高热患儿95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高热患儿95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39例。年龄为4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4.1岁。体温39.3~41.2 ℃,病程1 h~5 d。其中6例有惊厥病史。原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49例,支气管炎、肺炎23例,急性胃肠炎13例,疱疹性咽峡炎8例,脑炎2例。

1.2 护理措施

1.2.1 一般护理:①病史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患儿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病室最适温度为18~22 ℃。患儿应穿通气性强的宽松衣裤,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如出汗过多应温水擦浴后及时更换衣裤。有惊厥病史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床上避免有硬物,床边设防护床档。惊厥一旦发生,要及时将压舌板置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患儿咬伤唇舌。②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患儿精神状态,体温、脉搏、呼吸、肤色、肢体活动、大小便等情况,尤其注意有无惊厥先兆,面色是否苍白、四肢是否厥冷等循环衰竭症状。体质虚弱、汗出较多的儿童应适当增加补液量,多饮温开水,预防脱水,注意保暖。1 h监测体温一次,观察有无大量出汗、体温骤降情况。③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研究表明[2]:中低流量吸氧能迅速提高大脑的供氧量,保证全身组织代谢的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减轻发热对患儿造成的损害。④患儿应食用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要少荤少油腻食物,少吃水果,切不可暴饮暴食。少量多次饮水,每日进水量不少于生理需要量。每日2次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⑤高热患儿身体不适、哭闹,易引起家长的极度恐慌。医护人员在治疗高热的同时要及时向家属说明病情,讲解高热的相关知识,缓解家属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教导家属适当的处理措施,让家属参与护理及力所能及处置。陪同患儿做一些有趣的游戏,帮助患儿放松心情,起到促进小儿疾病康复的效果。

1.2.2 物理降温: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物理降温是便捷、安全、有效的措施。①冰袋降温:将冷毛巾或冰袋敷在患儿的前额、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每5~10 min更换一次。要适当用手按揉冰敷部位,避免局部温度过低造成冻伤。②温水或酒精擦浴:用比患儿体温低1 ℃左右的温水或者30%~50%的酒精,擦拭患儿的腋窝、腹股沟以及四肢。擦浴过程中患儿如果出现皮肤苍白、发凉等应立即停止,并立即保暖。后颈部和前胸腹部不能进行擦浴,新生儿以及患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也不宜酒精擦浴。③冷盐水灌肠:将肛管用甘油润滑插入肛门后将4~6 ℃的生理盐水用注射器注入,用手将患儿肛门夹紧10 min左右。此法尤其适用于疑为中毒性菌痢的小儿[3]。

1.2.3 药物降温:安乃近溶液滴鼻简便安全有效,每次1~2滴滴入鼻腔,也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混悬液等口服药。5岁以下体温在39 ℃以上的小儿也可选用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小儿高热明显且口服药物退热不明显时,可肌肉注射安乃近或冬非合剂。药物降温的原理多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出汗增加,散热加速。因此应用退热药时用量都不宜过多,并且要让患儿多饮水,以免引起大汗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对于高热惊厥的儿童可适当给予镇静及脱水药物治疗[4]。

1.2.4 中医中药降温:针刺风池穴、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有一定的退热效果,三棱针点刺十宣、耳尖、耳背静脉处放血退热效果也不错。高热且伴有惊厥的儿童可选用中成药如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5]。

2 结果

95例高热患儿(其中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惊厥,6例有惊厥病史)经积极对症治疗及循证护理后,全部痊愈出院,无任何后遗症

3 讨 论

小儿高热是儿科常见疾病,多由感染性疾病引起,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惊厥。研究表明,反复发作的高热惊厥导致儿童癫痫的发病率高达25.6%,与年龄、遗传及感染程度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6],如果持续抽搐会造成患儿脑组织缺氧,严重者可影响患儿脑组织的发育、反复出现癫痫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在小儿高热的治疗中,处理科学、有效的药物治疗外,合理的护理干预也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的关键。循证护理是在基础护理上更加全面、科学、合理、规范的护理措施,它涵盖了整个治疗过程中环境、饮食、疾病、心理等各个方面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儿体温,缩短病程。

本研究中,所有患儿都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而且通过循证护理,能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正确规范的护理措施是解决儿童高热的第一道屏障,能迅速有效的降低体温。在处理发热的同时,要首先明确患儿的基础疾病,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前提下采取的正确得当护理措施,是患儿康复的关键。另外患儿就医时家长焦虑情绪明显,给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住院期间要积极与家属沟通交流,稳定家长情绪,消除其恐惧的心理,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呼吸、情绪、言语等的变化,促进家属配合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猜你喜欢
降温循证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2年13期)2022-07-08 07:48:26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1年1期)2021-01-26 07:05:12
动物降温有妙招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9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晚晴(2016年11期)2016-12-20 19:06:26
页岩气开发降温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2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