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慧
(辽宁省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
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该疾病病程长,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患儿及家长正常生活。为解决此类棘手问题,寻求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做出关于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96例患儿,均符合小儿重症肺炎诊断标准[1]。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26例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2.7±0.2)岁;对照组27例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年龄5个月~5岁,平均年龄(2.6±0.2)岁。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护理:了解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及身体潜在不良因素;遵从医嘱及时给患儿用药等。
观察组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①培训科室护理骨干,设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综合评估患儿所有信息,参考家长意见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以患儿病程不同阶段为纵轴、以具体护理内容为横轴,完成临床护理路径表。主动和医师沟通,表单的制定需同临床医师路径一致,使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格式和文本内容更加细化,体现出清晰、具体的操作性。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应每个月进行专项督导,通过协调会解决可能出现的一些困难,不断改善路径。②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向患儿家长逐项详细介绍,取得患儿及家长的支持和配合。③根据表格的时间和内容,逐项实施具体操作:a.入院时合理调节病房温度、光线强度、空气湿度等,做好患儿及病房的清洁工作;b.急性发病期及时监测患儿各项体征,完善基础及专科检查;关护患儿心理,缓解患儿不安感;有效控制氧气量,观察患儿发绀情况;c.平稳期指导家长陪护患儿,选取少食多餐合理饮食,密切管理患儿用药情况;d.恢复期指导家长陪同患儿进行适当运动,根据病情调节饮食;e.出院时告知患儿家长疾病产生原因、高危因素、预防及自我检测方法等,避免复发。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咳嗽、高热、气喘等体征,并记录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
对比两组患儿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为(4.7±0.5)d、高热消除时间为(3.3±0.4)d,气喘恢复时间为(3.2±0.5)d,住院时间为(22.4±3.1)d。对照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为(8.6±1.3)d、高热消除时间为(6.5±1.2)d,气喘恢复时间为(5.6±0.7)d,住院时间为(30.8±4.0)d。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由于患儿机体尚未发育完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较成人差,容易出现肺炎发病,发病后病情发展速度快,大多患儿出现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甚者危及患儿生命[2]。临床上,小儿重度肺炎病情危急、患儿多、医院就医流程复杂、医疗卫生资源方面相对匮乏、医疗花费高昂,很多家庭医疗支付方面成问题,导致看病难。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应早发现早治疗,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护理也应认真对待,做到治疗与护理并在。但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种疾病证型、以及病程的不同阶段,护士应判定各自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更加规范化,还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入院时间等,受到众多患者的支持[3]。
对照组的常规护理通过了解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及身体潜在不良因素,来防控疾病,遵从医嘱及时给患儿用药等,以辅助医师治疗工作,虽然对患儿疾病有帮助,但是缺乏条理性,对患者疾病康复影响甚微,需要进一步改善。观察组的临床护理路径涵盖面广,工作流程标准,有具体的护理时间轴线和内容轴线,从设立患儿入院时的护理、围手术期的护理到患儿出院时的预防护理等,逐项详细列出,有利于护士针对性护理,提升了护理的有效性,极大降低了医疗的安全隐患发生率,减少患儿家长的医疗经济负担,加快了床边工作制度的落实,促使护患和谐[4]。
经试验对比,观察组患儿体征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优势。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过程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可以发挥疗效最大化,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加大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