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蕾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神经内科二病房,辽宁 阜新 123000)
目前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寻找恰当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指导[1]。有研究认为,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纠正患者的偏瘫和失语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所以针对于此的研究分析对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作出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调查的过程当中选择采用分组对照的原则进行调查,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研究调查的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选择其中收治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62例。对于本研究的对照组进行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33例和29例,患者的年龄为52~84岁,平均年龄为(67.8±10.8)岁;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32例和30例,患者的年龄为53~8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72.4±11.8)岁。两组患者经临床检验诊断均被确诊为脑梗死患者,诊断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均存在有偏瘫失语症状,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检验,并作出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和指导,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做好对患者的相关用药指导,并为患者配合进行简单的心理指导,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做好护理工作。对于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工作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所示:①护理计划的制定:首先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根据患者自身的症状和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在患者卧床休息的过程当中,必须保证患者具有正确的体位,保持患者相关功能的正确维护,并且做好患者肢体功能的定位,定期对患者进行体位的更换,避免患者在卧床休息过程当中出现压疮。需要为患者进行各个关节的按摩工作,促进患者所有关节的运动,并且保证血液的循环,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肌肉萎缩情况和神经功能失调等相关情况[2]。②创造安全环境:在患者住院的过程当中,需要对于住院和病房当中的物品进行相关的排放,同时要注意医院的环境,避免患者在住院过程当中出现滑倒和坠落情况,所以必须保持地面的干燥性和平台,对于浴室和厕所需要安装扶手,患者在自行活动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催促患者,患者在康复的过程当中,必须有专人陪护,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3]。③合理安排体位:强化早期体位干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和减少患者肌肉身躯出现痉挛的情况,同时指导患者采用侧卧位,这样能够避免患者长期仰卧位,导致患者出现的压疮情况,也能够避免患者出现关节挛缩,还能提升患者的血液循环。为患者每隔2 h进行一次体位转换,主要在侧卧位和仰卧位之间进行变换,在进行患者体位转换的过程中需要避免用力过度,以免拉扯患者的肢体,或者是患者皮肤摩擦床单,导致不必要的风险出现。在患者选择侧卧位的时候需要轻轻的拉住患者的患肢,避免患者肢体受到压迫,并且将其置于前伸位,时期掌心朝上,同时体位有助于强化患侧的感觉,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牵拉。④肢体康复指导: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肢体指导,使患者能够进行有效的练习,要求患者能够直立行走,在对患者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避免操之过急,患者可以首先借助拐杖进行相关的练习,然后循序渐进的过渡到全身的练习,要保证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够通畅,练习过程当中不能够操之过急,应该是患者坚持练习,避免运动量过大,导致患者脑梗死复发情况出现。做好对患者的生活能力的指导,特别是使患者能够自行穿衣、进食、洗漱、如厕。⑤肢体功能早期恢复:对患者在进行肢体早期功能恢复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简单的对患者进行被动的肢体训练,在进行肢体训练的过程当中,需要从患者的关节进行训练,然后逐渐的从大关节过渡到小关节,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按摩。与此同时,需要终止对于患者的针灸和中医理疗等相关的干预工作,避免相关干预工作,刺激患者的神经功能,需要全方面的,保证患者肢体的灵活性,为了防止患者在进行护理和早期功能恢复过程中,出现肌肉萎缩,需要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将相关的训练,逐渐的从被动转化为主动。可以首先使患者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主动运动,它能够帮助患者躯体的肌肉予以恢复,可以通过对患者肩关节弹性运动进行指导来实现这一目的。⑥语言以及认知训练:对患者在进行语言相关训练的过程当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失语情况和失语症状,对患者选择有效的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功能的干预训练,要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恢复环境,能够使患者在语言环境当中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受到一定刺激,可以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在对患者进行训练过程当中,必须要对患者进行沟通和指导,主动和患者进行交谈和聊天,以便于能够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这样能够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当中,不会对患者产生刺激,而且针对患者感兴趣的东西,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高患者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这对患者相关内容进行训练和安排过程中,需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好对患者语言的排练,使患者能够从简单的音节开始逐渐得到相关字的发音,然后调整到句子的发音和段落的发音,逐渐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
1.3 观察指标: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干预,结束之后患者的相关治疗有效率。如果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90%以上,患者的致残为零级,说明患者基本康复;如果患者在护理干预结束之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程度在46%~89%,患者的伤残为一级到三级之间,说明患者治疗显效;如果患者在护理干预结束后,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说明患者治疗有效;如果患者在护理干预结束后,功能缺损评分不超过18%,表明患者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的所有数据纳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本研究选择IBM SPSS26.0进行调查,对于本研究的所有计数资料选择P<0.05表示,为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两组患者护理结束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主要分析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从结果中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更优,充分的证实了对于脑梗死患者落实早期康复护理所取得的价值。选择采用早期护理措施对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进行干预,它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在生理、心理等角度得到恢复,使患者能够有效的保证血液循环的恢复,降低了患者肌肉萎缩发生的概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当中,能够保证患者尽快的适应社会的角色,对于患者早日恢复日常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临床对于脑梗死偏瘫失语的患者在进行干预过程中落实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