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娴
(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400)
孤立性肺结节[1]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部分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导致临床确诊的困难度增加,医师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影像学手段,观察影像学结果,对患者的孤立性肺结节的类型以及性质进行判断,从而为患者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2]。常规的肺部结节诊断可让患者接受X线以及CT诊断,X线相较于CT诊断,其确诊率较低,且影像学图像不够清晰,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来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CT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根据纳入以及排除标准,选取的200例患者,均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来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选择抛硬币随机分配方法,将20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观察组患者100例。对照组中,男性有55例,女性有45例,年龄在46~72岁,平均年龄为(60.28±5.9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54例,女性有46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为(60.38±3.75)岁。研究人员将上述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必须符合孤立性肺结节疾病诊断;②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研究人员回答患者与家属的疑问后,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纳入研究的患者精神状况、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尚可。
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严重且需要临床干预的心脏疾病、肝肾功能疾病、重大器官衰竭等疾病;②患者有活动性传染疾病;③患者同时患有两种原发癌;④患者的依从性较差;⑤研究人员认为患者的收益性较小;⑥患者不愿参与。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X线检查,患者进入检查室后,让患者除去金属物品,将机器调节至患者的胸部,拍摄X线片;研究人员对X线片进行判断。
观察组患者接受CT检查,具体措施如下:让患者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生产厂家:美国GE)进行检查,在检查前,让患者注射对比剂,调节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探测器准直器32X1 mm,螺距1.4,机器旋转时间0.5 s,从肺尖扫描至肺底,扫描结束后,将相关参数上传至工作站,研究人员根据患者的影像判断。
1.3 观察指标:研究人员统计两组患者的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确诊率。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软件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人员将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使用Excel表整合,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算,95%作为可信区间,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临床诊断结果:肺结节诊断中,共有恶性结节患者有209例,其中鳞癌56例,腺癌105例,肺泡细胞癌20例,肺转移瘤28例;良性结节91例,其中结核球26例,错构瘤10例,炎性假瘤27例,肺隐球菌感染28例。
2.2 诊断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良性结节诊断为97.80%(89/91),恶性结节诊断率为94.74%(198/209);对照组患者中,良性结节诊断为75.82%(69/91),恶性结节诊断率为75.60%(158/209);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疾病,可选择的诊断方法较多,如X线、CT等,相关研究表明,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接受X线检查,其误诊率较高,严重的患者甚至会耽误病情;随着CT诊断在临床上的推广,目前CT是用于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其具有高分辨率、无创、快速以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等优点[3],对于肺结节的性质、形态、大小以及界面均较为准确的判断,与X线检查相比,大大的提升了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
综上所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接受该CT检查,能有效的提升临床确诊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诊断结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