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2019-01-07 03:39:40陈凤华李亚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3期
关键词:介素白血病计数

陈凤华 姜 华 李亚娟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吉林 四平 136000)

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通过化疗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化疗后很多患者易出现血小板减少,可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1],而血小板减少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传统方法是反复输注血小板治疗,然而这一方法往往会导致同种血小板抵抗,以致疗效不十分理想[3]。近年来药物治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不断增多。为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44例患者展开随机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4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均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且化疗2个周期及以上,排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伴随急性感染或有血栓病史等患者。获取患者知情同意后,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男13例,女9例,年龄24~74岁,平均(42.85±3.61)岁;观察组男14例,女8例,年龄22~73岁,平均(42.79±3.5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在化疗完成后,若血小板计数不足30×109/L时,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36)1.mg,皮下注射,1次/天,连续用药3 d后间每隔1 d用药1次,最长用药时间为14 d。当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00×109/L及以上时,停止给药。

观察组以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在化疗完成后,若血小板计数不足30×109/L时,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49)15000 U,皮下注射,1次/天,连续用药3 d后间每隔1 d用药1次,最长用药时间为14 d。当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00×109/L及以上时,停止给药。

若两组患者用药后仍未达到停药标准,或有出血倾向,为其输注血小板悬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②统计两组血小板治疗期间达到70×109/L、100×109/L所需时间。③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为:对照组(26.42±3.02)×109/L、观察组(26.38±3.14)×109/L,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t=0.043,P=0.483);治疗后症状积分为:对照组(156.34±37.54)×109/L、观察组(213.58±36.95)×109/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5.097,P=0.000)。

2.2 血小板达到70×109/L、100×109/L所需时间:两组血小板达到70×109/L、100×109/L所需时间:对照组(18.42±2.03)d、(24.69±3.25)d,观察组(12.80±2.41)d、(14.69±2.38)d,组间差异显著(t=8.366、11.644,P=0.000、0.000)。

2.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水肿2例,头痛发热3例,心动过速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7.27%;观察组仅1例出现轻微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4.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χ2=4.274,P=0.039)。

3 讨 论

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就诊时已经伴随血小板减少,后期接受化疗出现的骨髓移植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加重,引发出血倾向,这不仅对化疗药物应用造成了限制,同时还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4]。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属于特异性高的血小板刺激因子,其给药后可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提供刺激,然而其起效时间较长且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这对该药物的临床应用造成了一定限制[5]。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是对巨核细胞的分化与生长有促进作用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其和受体c-Mpl之间的信号转导与相互作用,可刺激巨核细胞生成过程的不同阶段,如前体细胞增殖、多倍体巨核细胞发育及其成熟等,这些均可促使机体内血小板数量增加[6]。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因子等共同发挥作用,对粒系祖细胞、红系组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可使得干细胞尽快进至增殖周期。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观察组应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达到70×109/L、100×109/L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升血小板效果更为明显,且血小板数量增高的速度更快。值得注意的是,两组患者若完成预计的14 d治疗后,仍未达到预计血小板水平,仍需通过血小板输注来治疗,确保患者安全。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是自中国仓鼠的卵巢细胞中经基因工程技术操作后表达生成的,其和天然的血小板生成素结构一致,因此其用药安全性较高。本研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验证了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安全性。综上所述,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血小板数量,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介素白血病计数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军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9:00
古人计数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中等数学(2020年8期)2020-11-26 08:05:58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