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其检测价值探究

2019-01-07 03:39:40徐雪瑶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3期
关键词:级者阳性者组织学

徐雪瑶

(铁岭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辽宁 铁岭 112000)

乳腺癌是临床发病率极高的一类恶性肿瘤,与乳腺癌相关的研究多见,其中较多为疾病相关检测指标变化的检测价值探究。而雌孕激素作为在乳腺癌患者中研究较多的两类指标,关于其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变化研究差异十分明显,尤其是对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研究差异明显,甚至存在研究结果相悖的情况[1]。因此本研究就乳腺癌患者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检测价值进行探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8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女性患者。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30~70岁,平均年龄为(43.0±8.2)岁。观察组中,年龄范围为29~70岁,平均年龄为(43.5±8.5)岁;组织学分级:Ⅰ级者20例,Ⅱ级者42例,Ⅲ级者18例;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者30例,否者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且两组均对研究知情,并均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取两组患者的乳腺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进行操作检测,固定采用中性甲醛液,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4 μm,进行脱蜡及其他处理,显色处理,出现棕黄色颗粒判定为阳性。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并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者的表达率。

1.3 统计学检验:本研究中的数据检验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检验方式分别为χ2检验与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患者的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对照组中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分别为30例及20例,阳性率分别为37.50%及25.00%,观察组中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分别为52例及46例,阳性率分别为65.00%及57.50%。观察组的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癌患者的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组织学分级Ⅰ级者中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分别为19例及17例,阳性率分别为95.00%及85.00%;Ⅱ级者中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分别为26例及23例,阳性率分别为61.90%及54.76%;Ⅲ级者中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分别为7例及6例,阳性率分别为38.89%及33.33%。

淋巴结转移者中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分别为14例及10例,阳性率分别为46.67%及33.33%;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分别为38例及36例,阳性率分别为76.00%及72.00%。

不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者的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分级较低者及无淋巴转移者的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期较高者及存在淋巴转移者。

3 讨 论

乳腺癌是临床高发病,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对于乳腺癌的诊治研究显示,雌孕激素受体作为女性激素的重要介质,其在本病患者的变化研究可见。但众多相关的研究[2]显示,本病患者的雌孕激素呈现高表达状态,但是对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细胞转移情况的反应研究争议较大。有研究[3]认为,雌孕激素受体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细胞转移者中存在差异,但也有研究认为在上述分类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鉴于雌孕激素受体的上述情况,对患者进行此方面的探究仍十分必要。本研究就乳腺癌患者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检测价值探究的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组织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同时不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者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组织学分期与淋巴转移情况的了解,对于疾病的预后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反应意义[4]。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乳腺癌患者的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明显异常,且其对疾病的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一定反应作用,故临床检测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级者阳性者组织学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08
0.1%环孢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分析
唑来膦酸联合放射疗法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的效果评价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HBV相关肝癌组织HBsAg和HNF4α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化的关系
创新型组织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自愿无偿献血者采前筛查ALT和HBsAg的调查与分析
333例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重庆医学(2010年22期)2010-08-14 0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