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娜
(沈阳市妇婴医院超声科,辽宁 沈阳 110000)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较为常见及严重的胎儿畸形情况,对于本类疾病的产前诊查需求较高,而彩色超声是用于畸形检查的有效方式,在产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被广泛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疾病的筛查中[1],而四维彩超是其中应用率极高的一类检查方式,但是关于其更为细致及全面的诊查价值探究空间仍较大。因此,本研究就四维彩超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与分析,现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的360例高危因素接触史孕妇为研究对象,高危因素包括妊娠早期应用影响妊娠药物、代谢性疾病、辐射及其他情况。360例孕妇中,年龄范围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29.0±7.7)岁,孕周范围为23.5~37.0周,平均为(28.3±1.2)周,分娩史:是者102例,否者258例;流产史:是者52例,否者308例;其中单胎者353例,双胎者7例。所有孕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及同意。
1.2 方法:将360例高危因素接触史孕妇分别为采用二维彩超及四维彩超进行检查。二维超声检查取仰卧位,对胎儿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确定胎儿心脏位置,对其进行细致检查。四维超声检查也取仰卧位,首先对胎儿进行检查并确定心脏位置,然后以3D图像进行检查,对四腔心切面进行重点检查,对下腔静脉入口、心室、心房、瓣膜及主动脉等均进行细致检查,并进行房室瓣膜及大血管等部位的分流状态进行细致检查。然后将两类检查方式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结果与最终结果进行对照,然后比较两类检查对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正确诊断率及特异度、敏感度。
1.3 统计学检验:研究中涉及的检验数据采用软件SPSS22.0处理,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两类数据的表示方式分别为百分比及均数±标准差,并分别以χ2检验与t检验分析,P<0.05表示比较结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类检查方式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结果比较:360例高危因素接触史孕妇最终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共25例,其中室间隔缺损者为10例,单心房或单心室者4例,三尖瓣反流者3例,大动脉转位者3例,主动脉骑跨者2例,法洛四联症者2例,右心室双出口者1例。二维彩超检查结果为:室间隔缺损者为8例,单心房或单心室者3例,三尖瓣反流者2例,大动脉转位者1例,主动脉骑跨者2例,法洛四联症者1例,右心室双出口者1例,共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疾病者15例,正确诊断率为60.00%。四维彩超检查结果为:室间隔缺损者为10例,单心房或单心室者3例,三尖瓣反流者3例,大动脉转位者2例,主动脉骑跨者2例,法洛四联症者2例,右心室双出口者1例,共检查出先天性心脏疾病者23例,正确诊断率为92.00%。四维彩超对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正确诊断率高于二维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类检查方式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特异度及敏感度比较:二维彩超检查对胎儿畸形诊断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97.08%(332/342)及83.33%(15/18),四维彩超检查对胎儿畸形诊断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99.40%(334/336)及95.83%(23/24)。四维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特异度及敏感度高于二维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先天性心脏病在先天性畸形中占比较高,有研究显示其占比在20%以上[2],临床对本类畸形胎儿的诊断重视程度极高,而对其尽早的诊断对优生优育及早期的诊治与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临床作用与意义,因此临床中关于本类胎儿的诊断研究多见。而四维彩超作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查的有效方式,关于其在本类胎儿中检查诊断中的研究多见,但是对于其综合效果及价值的探究仍存在较大的空间,且现存研究的差异提示了进一步细致观察的必要性。本研究就四维彩超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与分析的结果显示,四维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正确诊断率及特异度、敏感度高于二维彩超,这与四维彩超对胎儿心脏数据的收集更为丰富有关,,对心脏容积数据的收集更为丰富及准确,且更为有效的降低了体位对检查结果的不良影响,因此检查结果相对更好[3-4]。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四维彩超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适用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