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兽医局,山西 阳城 048100)
近年来,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进展,微量元素对动物的促长保健作用受到重视,饲料中添加的微量元素品种也越来越多。但由于不少微量元素的安全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如果在饲料生产过程中搅拌不均、计量不准或自配饲料时过量添加,均可能危害动物健康,并使其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中毒及死亡,近年来养殖场户发生在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矿物质元素是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物质。动物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有10多种,一般把占体重0.01%以上的矿物质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磷、钠等;而将占体重0.01%以下的矿物质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铜、碘、锰、锌、硒、钴等,其过量使用造成的危害如下。
1.1铁过量 大多数家畜对饲料中过量的铁,具有较高的耐受性,但当摄入高剂量铁时,由于铁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常可引起家畜食欲降低和腹泻等症状。铁中毒的临床表现为运动失调、肌肉痉挛性收缩及呼吸困难等,仔猪可出现瘫痪及剧烈腹泻。反刍动物对过量铁比较敏感,铁过量时,牛的采食量与增重明显下降,出现明显的消瘦。饲料中高含量的铁,还可降低肝脏中铜与锌的含量。
1.2铜过量 由于高铜对猪具有促生长作用,使得很多饲料厂家竞相在猪饲料中添加高铜,而饲料中过量添加铜可引起畜禽铜中毒。如绵羊和犊牛对过量铜特别敏感,摄入大量铜会发生急、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黄胆和肝损伤。一般猪的中毒剂量为500 mg/kg饲料,雏鸡的中毒剂量为350 mg/kg饲料,绵羊为50 mg/kg饲料。
1.3钴过量 家畜机体能限制钴的吸收,所以常发生钴的缺乏而不易引起钴的中毒。但如果饲料中钴的含量过高,也可能发生钴中毒。钴中毒的症状为食欲降低、身体消瘦贫血及红细胞增多。具有特征性的是钴中毒的症状与钴缺乏时相似。比如,雏鸡日粮中含钴5 mg/kg时,生长速度降低,而钴含量增加到50 mg/kg饲料干物质时,生长停止,严重时可引起死亡。饲料中钴的最大安全量,生长雏鸡、牛、羊分别为4 mg/kg饲料、10~20 mg/kg饲料和50 mg/kg饲料干物质。
1.4锌过量 饲料中锌过量,可能影响对铜铁元素的吸收,从而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贫血及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等。猪、禽对过量锌的耐受性较强,而反刍动物较差。高锌饲料可抑制瘤胃微生物,易引起瘤胃消化功能素乱。给羔羊饲喂含锌1500 mg/kg饲料时,引起采食量和增重降低;锌含量增加到4000 mg/kg饲料干物质时,可引起羔羊衰竭和死亡。犊牛日粮中含锌900~1700 mg/kg饲料干物质时,会引起食欲降低及异食现象。断奶仔猪饲喂含锌4000~6000 mg/kg饲料干物质时,可引起生长抑制,关节周围出血,并可发生死亡。雏鸡饲料中含锌1500 mg/kg饲料干物质时,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率降低。
目前,自国外报道高锌具有促进仔猪生长和降低仔猪断奶后腹泻的效果后,我国饲料中锌的添加量日渐增高,有些饲料产品中锌的添加量高达3000 mg/kg饲料干物质以上。饲料中高锌的使用与高铜一样,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1.5锰过量 饲料中过量的锰,对大多数家畜可引起食欲下降、纤维素的消化率及增重降低及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等。
大多数家畜对饲料中过量的锰具有耐受力。如,犊牛和家禽饲料中含锰820~1000 mg/kg饲料干物质时,不产生有害影响。猪的耐受性较差,当饲料中含锰500 mg/kg时,就会出现食欲降低,生长缓慢。饲料中锰过多可抑制体内铁的代谢,当饲料中锰含量达到1000~5000 mg/kg时,猪、牛、羊出现缺铁性贫血。一般认为,牛、羊、禽饲料中锰的最大安全量为1000 mg/kg饲料干物质。
1.6碘过量 家禽对摄入过量碘的耐受力不同,但当饲料中碘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后,中毒症状可迅速消失。比如,牛饲料中含碘50~200 mg/kg时,可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增重降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等。母鸡饲料中含碘312 mg/kg时,产蛋量降低,蛋重减少。猪对碘的耐受性比牛高,最低中毒水平为400~800 mg/kg饲料干物质。
1.7硒过量 硒的毒性较强,各种动物长期摄入硒的量达5~10 mg/kg体重时,可产生慢性中毒,其表现是消瘦、贫血、关节强直、脱蹄、脱毛和影响繁殖等。
比如,摄入硒量为500~1000 mg/kg体重时,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中毒,轻者步态蹒跚,重者死亡。同时,含硒多的地区生产的饲草,由于胱氨酸、蛋氨酸中的硫被硒所置换,一旦动物食入过多含硒量大的饲草,就会引起中毒。鸡饲料中硒含量超过5 mg/kg时,会使鸡的孵化率降低,胚胎异常,性成熟延缓。奶牛饲料中含硒5 mg/kg、肉牛饲料中含硒8.5 mg/kg时,即可引起中毒。猪饲料中含硒5~8 mg/kg时,可产生中毒,表现为厌食,被毛不全,蹄裂,肝肾变性肿胀。羊饲料中含硒10~20 mg/kg饲料干物质时,可引起中毒。
1.8砷、氟中毒 有机砷(对胺基苯砷酸),作为促生长添加剂广为利用,但长期添加会蓄积累加,造成中毒。如某养猪场,长期应用添加有机砷的饲料添加剂,引起生猪中毒死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又如某种鸡场,饲料中添加一饲料企业生产的磷酸氢钙产品,经检测氟含量高达6~20 g/kg,结果造成鸡场3000多只鸡中毒死亡,损失严重。
微量元素的商品形式一般为多种微量元素预混剂,购买时应选择质量较有保证和信誉较好的产品;要注意其微量元素品种、含量和比例是否与所采用的饲养标准相符,以免过量使用;同时,要注意有害元素氟、铅、汞等是否超标,以免使用后产生不良后果。
2.1严格执行饲养标准,使用必须混合均匀 目前,矿物质元素标准有我国国家标准和美国NRC 标准。NRC标准数据较全面和经常更新,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矿物质元素标准,因此实际应用多以NRC标准为参考,再根据一些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相应调整。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一定要混合均匀,如果混合不均匀,各组分之间的差异大,致使有的组分中元素含量过高,而有引起急性中毒的危险;有的组分中元素含量不足,而影响饲养效果。
2.2选择合格产品,提高有效利用率 在天然的铜、锌、铁、锰等氧化物和矿物质原料中,常伴有铜、砷、镉、汞等物质,这些元素对动物健康影响很大,并可能造成重金属元素中毒。因此,应用矿物质元素添加剂时,应先根据其化合物的纯度、有效含量和利用率,折算成矿物质元素的有效利用率再确定用量;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预处理措施,以保证所用原料及最终产品的卫生质量,使添加剂饲料中不至于形成多余的有毒有害物质。一般鸡、猪的微量元素预混料及复合预混料中,铅和砷的最高允许量分别为≤30 mg/kg和≤10 mg/kg。
2.3正确掌握用量,谨防过量中毒 合理确定饲料中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及各种预混料的配方,切勿过量使用。由于微量元素添加量很少,基础料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大,而且分析起来费事,因此,在饲料配方时常以饲养标准规定的量进行添加,将原有饲料中该元素的含量忽略不计。一些富含某种微量元素的地区,应对饲料中该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调整其添加量。
确定微量元素添加量时,还应考虑各元素的中毒剂量与添加量的比值,即安全系数。锌、铁等元素的安全系数为50,用量较多;碘等元素的安全系数较高,用量较少,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发生中毒的可能性较小。
2.4配比合理平衡,注意相互影响 矿物质元素之间可相互影响,如磷与镁、锌与铁和铜等可相互抑制吸收,饲料中钼和硫不足时,会使动物吸收铜量增多,易引起铜中毒。在应用时应注意这些影响,尽可能使其配方比例合理和较为平衡,以提高其吸收和利用率。
2.5合理利用,提高生产性能 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应用某些矿物质元素可显著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例如,在仔猪饲料中应用125-250 mg/kg铜,可有效减少仔猪腹泻等常见病,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与抗生素联用,效果更为明显;在怀孕母猪中应用高剂量的镁,可有效地防止母猪便秘等现象;在蛋鸡饲料中应用80 mg/kg左右的锰,可提高蛋壳的硬度和质量等。
2.6应用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生物效价,容易吸收利用,无刺激,使用安全性高,且能抗应激、促进生长和提高动物繁殖性能,是较理想和安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比如,绿益态、美益生、回速壮等;另外,新霉吸安、美安捷等微生态营养性添加剂,不仅可以有效清除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强化营养供给,同时能抗应激,强化免疫功能,提高饲料报酬,可根据需要选用。
总之,在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对动物有重要的促长保健作用,但添加时必须严格执行饲养标准,掌握合理用量,并保证混合均匀、配比平衡,注意相互影响,切勿过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