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荣 白春侠
(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患者胸膜腔内浆液在非自然状态下进行积聚所产生,一般为受到癌细胞刺激导致血管、淋巴管受阻,使组织液的回流受到阻碍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影响所导致[1],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针对300例胸腔积液患者,总结并归纳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细胞块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将300例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此次研究之中,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且均具有完整的临床研究数据,对纳入的300例患者进行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150例,对照组中男病患76例,女病患74例,年龄在19~67岁,平均(43.19±5.29)岁;观察组中男病患75例,女病患75例,年龄在18~66岁,平均(43.30±5.62)岁。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对比差异微弱,P>0.05,可进行探究。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细胞涂片检查,于清晨对患者进行胸腔积液样本的采集,采集量为50 mL,分别置于4个试管中以3000 r/min的速度进行15 min离心,分离出上清,对沉淀进行涂片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胸腔积液的采集、处理方式与对照组相同,离心并将上清分离后,将沉淀进行合并混匀,并使用戊二醛进行固定,在2500 r/min下离心5 min后将上清分离出去,使用滤纸对沉淀进行包裹,在脱水机中对其进行脱水处理,利用石蜡包埋法进行包埋,并对形成的细胞块进行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所用的试剂盒以及抗体均为福州迈新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有效率,并探究临床病理检查中不同细胞的抗体表达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对300例胸腔积液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诊断有效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结果经检验后显示为P<0.05,则表示具有探究分析的价值。
两种检查方式下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以及病理检查中抗体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150例患者中胸腔积液阳性检出149例,漏诊、误诊1例,诊断有效率为99.3%,应用常规细胞涂片检查的150例患者中胸腔积液阳性检出124例,漏诊、误诊26例,诊断有效率为82.7%,观察组诊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较高的统计价值;临床病理检查发现,CR在间皮性病变细胞中表达较高,CK7与CEA在腺癌细胞中表达较高,不同细胞中抗体具有交叉表达现象。
胸腔积液作为转移性腺癌以及胸膜间皮瘤等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对其进行采样与检验可有效对疾病种类进行鉴别,促进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常规涂片检测方法操作方便但难以对腺癌细胞与间皮性病变细胞进行有效区分[2],诊断效果并不理想,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广泛应用的临床病理检查可有效利用特异性抗体分析出细胞内抗原分布情况,并对细胞活性进行判断,具有较高的检验敏感度[3],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本次研究中,应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150例患者中胸腔积液阳性检出149例,漏诊、误诊1例,诊断有效率为99.3%,应用常规细胞涂片检查的150例患者中胸腔积液阳性检出124例,漏诊、误诊26例,诊断有效率为82.7%,观察组诊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较高的统计价值;临床病理检查发现,CR在间皮性病变细胞中表达较高,CK7与CEA在腺癌细胞中表达较高,不同细胞中抗体具有交叉表达现象,说明对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临床病理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较好,可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对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临床病理技术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有效率,并能够明显对腺癌细胞、间皮性病变细胞进行区分,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