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儿 李悦珣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主要成因在于, 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 回肠、大肠区淋巴结多, 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液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 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甚至产生局部炎症反应。腹痛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 可发生在腹部任何位置, 但因病变主要侵袭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 故以右下腹常见, 呈阵发性、痉挛性痛, 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少见, 在2 次疼痛间隙患儿无不良感受。该病是中医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此, 探索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的有效方法是当前研究的主要任务。本研究为了探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采用保和丸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于本科诊治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慢性腹痛60 例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心医院中医儿科门诊诊治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慢性腹痛患儿60 例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14 岁, 病程>4 周。所有患儿均经查体及B 超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纳入标准:①符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并结合具体临床表现确诊, 目前临床中针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诊断暂无明确标准, 参考国内相关文献[1]将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诊断标准明确为:同区域肠系膜上存在≥2 个淋巴结显像, 最长直径≥10 mm 或最短直径≥5 mm, 纵横比>2;②均有腹痛表现, 以脐周痛为主,呈阵发性;③排除合并有全身性疾病者;排除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排除临床病案资料缺失, 研究依从性偏低者;④所有患儿家属均对严重知情同意, 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于汕头市中
所有患儿均采用口服中药汤剂保和丸加减治疗,保和丸加减药物组成:山楂6 g, 六神曲6 g, 葛根9 g, 黄芩6 g,炒莱菔子6 g, 枳实6 g, 厚朴6 g, 鸡内金6 g, 淡竹叶6 g, 乌梅6 g, 五味子6 g, 甘草3 g。剂量随患儿年龄增减, 1 剂/d。6 d为1 疗程, 坚持治疗2 个疗程。随症加减:腹痛明显加延胡索6 g、川楝子6 g, 便秘加火麻仁6 g、郁李仁6 g。
观察所有患者疗效。根据患儿腹痛症状严重程度及疾病复发情况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 评价范围为0~4 分, 分数越高表示患儿临床症状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2]:①痊愈:患儿腹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90%, 且治疗后3 个月内病情未复发;②好转:患儿腹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30%, 且疼痛症状1 d 内总发作次数及单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明显降低;③无效:患儿腹痛症状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30%, 治疗后3 个月内出现复发, 单日内发作次数较多, 单次持续时间较长。
经过治疗后, 60例患儿中, 治愈48例(80.00%), 好转11例(18.33%), 无效1 例(1.67%), 总有效率为98.33%。
山楂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的功效;神曲有消食和胃的作用[3], 《药性论》中对于其药效有相关记载:“化水谷宿食,癥结积滞, 健脾暖胃”;莱菔子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鸡内金能软坚散癥, 可治疗癥瘕痞块;枳实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的功效;厚朴有燥湿、行气、消积、平喘的功效, 为消除湿滞痞满之要药;麦芽有消食和中、回乳消胀的功效, 《药品化义》中对于其药效有相关记载:“主癥瘕气结、胸膈胀满”;甘草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 用于腕腹挛急作痛, 能缓解拘挛而止疼痛[4-6]。
本次研究中, 为明确保和丸加减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慢性腹痛患儿临床治疗中具体应用效果与价值, 收集了60 例患儿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 60 例患儿中,治愈48 例(80.00%), 好转11 例(18.33%), 无效1 例(1.67%),总有效率为98.33%。为明确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 本研究中结合了近期其他学者相关研究报告进行分析:高晓霞[7]曾在研究中指出, 腹痛的治疗多以“通”字立法, 应根据辩证的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确立相应治法。如《医学真传》中曾记载:“夫通则不痛, 理也, 但通之之法, 各有不同……中结者使之旁达, 亦通也。”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脾常不足,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常因饮食不节致饮食积滞, 脾胃运纳无力, 腑气通降不利, 气机运行不畅, 经脉痹阻, “不通则痛”, 或脏腑经脉失养, 不荣而痛。选用保和丸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 诸药合用起消食化积, 理气止痛之功[8-12]。
综上所述, 保和丸加减治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慢性腹痛有较好疗效, 值得临床借鉴。
患儿, 男, 7 岁, 于2018 年6 月11 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儿2 个月前因外感后无其他明显诱因出现腹痛, 以脐周痛为主, 呈阵发性痛。曾在当地诊所就诊, 经“消炎药、益生菌”(具体用药不详)治疗, 腹痛无明显好转, 遂来本院就医。接诊症见脘腹痞满胀痛, 嗳腐吞酸, 厌食呕恶, 痛而欲泻、泻后痛减, 舌淡红, 苔厚腻稍黄, 脉滑略数。查体:咽部充血明显,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心律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增粗,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B 超示脐周腹腔内多发低回声结节, 大小约5~13 mm, 考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西医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中医诊断:腹痛(饮食积滞证)。选用保和丸加减:山楂、神曲、炒莱菔子、葛根、黄芩、乌梅、五味子、鸡内金、连翘、桔梗各6 g, 黄连、甘草各3 g。予6 剂, 1 剂/d。6 月20 日复诊, 腹痛症状明显减轻,大便干, 1 次/d, 无咳嗽, 原方减连翘、乌梅, 加火麻仁、郁李仁各6 g, 予6 剂, 1 剂/d。腹痛基本消除, 连续观察3 个月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