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青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手术室,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术后置引流管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妇科,其可促进腹腔内残留冲洗液引流,利于对术后有无出血活动进行观察,降低腹腔镜术后并发症[1]。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患者通常保持头低仰卧截石位,进而造成腹部肠曲位置积聚手术中出血、囊液、渗出液、常规冲洗腹腔应用生理盐水等,使用吸引器难以吸净腹腔内参与液体,所以术后需要通过引流管将这些残余液体引流出体外。为进一步提升妇科腹腔镜术后引流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对其中40例开展护理体位干预,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年龄21~62岁,平均(38.7±7.6)岁;其中双侧输卵管整形通液术7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1例,异位妊娠诊治术6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8例,子宫肌瘤剥除术5例,附件切除术3例。实验组年龄22~63岁,平均(38.9±7.6)岁;其中双侧输卵管整形通液术8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1例,异位妊娠诊治术5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9例,子宫肌瘤剥除术4例,附件切除术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体位干预方法 术中两组患者均保持头低仰卧截石位,实验组用吸引器将手术野内腹腔残余液体吸净前,巡回护士对手术床位置进行调整,让患者以头稍高位置或水平截石位替代原来的头低臀高截石位,促进患者腹部肠曲位置残余液体向子宫直肠陷凹流动,然后医师将腹腔内残余体液吸净。常规组在医师吸净手术野内腹腔残余液体后,巡回护士恢复手术床至水平位置。
1.2.2 放置引流管方法 患者完成手术后,将1根腹腔引流管经下腹一侧5 mm穿刺孔放入,在腹腔镜引导下载子宫直肠陷凹底部置入引流管末端。引流管外端和引流袋连接,并利用丝线在腹壁固定引流管,同时对引流液颜色、量进行观察,若患者24 h引流量低于50 mL,则可拔管。
1.3 观察指标:统计并对比两组引流量及置管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不同手术患者引流量对比:实验组双侧输卵管整形通液术、异位妊娠诊治术、卵巢囊肿剥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引流量分别为(254.6±54.3)mL、(337.5±84.2)mL、(220.2±54.6)mL、(108.3±35.3)mL、(108.6±52.2)mL、(266.7±65.3)mL,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22.6±87.3)mL、(478.5±88.2)mL、(287.2±72.6)mL、(223.3±54.3)mL、(324.6±85.2)mL、(336.7±65.6)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不同手术患者拔管时间对比:实验组双侧输卵管整形通液术、异位妊娠诊治术、卵巢囊肿剥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子宫肌瘤剥除术拔管时间分别为(2.6±0.3)mL、(2.7±0.6)mL、(2.2±0.3)mL、(3.3±1.7)mL、(2.6±0.6)mL、(2.8±0.9)mL,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1±0.7)mL、(2.9±0.6)mL、(2.9±0.6)mL、(3.8±1.2)mL、(3.4±0.8)mL、(3.3±0.6)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手术当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良好疗效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术中患者保持头低脚高位,无法充分吸引腹腔内积血和参与冲洗液,患者会因此而出现慢性疼痛或体温不降,甚至有粘连、感染等不良反应出现,临床中需通过引流解决这一问题。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由于难以获得直观手术野,常常需要患者保持特殊手术护理体位,也就是头低臀高截石位[2]。但该护理体位会引发肠曲位置积聚冲洗液、术中出血,吸引器通常难以实现充分吸引,术中患者子宫直肠陷凹处会集中积血、冲洗液、渗液,可通过引流管进行引流。本研究中针对实验组患者,巡回护士在医师将腹腔内参与液体吸净前,对手术窗位置进行调整,使患者转变为头稍高位置或水平截石位,肠曲部位液体向子宫直肠陷凹处流动,进而在手术野中充分暴露,通过吸引器能够有效吸出[3]。
本研究中,实验组不同手术患者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同手术患者置管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针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护理体位干预,能够促进术后腹腔引流效果提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