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加减治疗月经后期的探讨

2019-01-07 02:04:48徐秀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腹熟地黄四物汤

徐秀艳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庙街镇中心卫生院,云南 大理 672403)

月经来潮是女性的一种生理现象。月经从初潮到绝经期,中间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外,都是有规律地每月按月按时来潮,正常月经周期一般为28 d左右,行经期3~7 d,每个月经周期经血总量为50~80 mL,经色开始时较淡,继而逐渐加深,最后又转淡红,正常经血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也无异味。经期一般无不适感觉,少数有轻微腰酸,小腹发胀等症状。月经周期错后1周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行后期”“经迟”。本病的特点是月经周期超过35 d以上,在6个月以内,关键是经期正常。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随着现代紧张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加之一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处于经期的妇女易受外环境变化和情志因素影响,而使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痛苦[1]。笔者通过对我院40例月经后期患者的中医治疗,得到一些体会,跟大家一起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收治的40例月经后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45岁,32例已婚,8例未婚,病程3个月~20年。根据患者月经周期的异常以及伴随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以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根据患者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局部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运用四诊八纲进行综合分析。

1.2 方法:40例患者均应用四物汤为基础方,药用当归12 g,川芎12 g,生地或熟地12 g,白芍15 g,麦冬12 g,粉丹皮8 g,甘草8 g。将上述药物用水煎服,早、中、晚各1次,两日1剂,从月经周期第5天起用药,直至月经来潮为1个疗程。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经期推后,量少,色淡质稀,伴小腹空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属血虚者,加潞党参12 g,黄芪20 g,制首乌20 g,大枣15 g,生姜12 g。月经后期,量多,色淡质稀,伴气短乏力,纳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属脾虚者,加潞党参12 g,黄芪20 g,茯苓20 g,白术12 g,升麻6 g,炒柴胡5 g,白豆蔻8 g。月经推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温喜按,腰酸乏力,小便清长,面色ā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属虚寒证者,四物汤内用熟地,加桂枝6 g,牛膝10 g,杜仲12 g,小茴香15 g。经期延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属实寒者,四物汤减生地,加肉桂3 g,莪术8 g,牛膝10 g,小茴香15 g,元胡12 g,紫丹参12 g,益母草12 g。经期延后,量少,经色黯红或夹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膈饱满,舌苔正常,脉弦,属气滞者,四物汤减生地,加元胡12 g,炒柴胡5 g,台乌10 g,木香10 g,枳壳10 g,佛手柑10 g。经期推后,量少色淡,质黏,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伴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属痰湿者,加茯苓20 g,法半夏12 g,陈皮12 g,苍术12 g,香附12 g,潞党参12 g,黄芪20 g。

2 结 果

40例患者接受中药治疗3个疗程后,月经后期的主症和兼症都明显改善,患者在月经的经量、月经周期的稳定性、经色、经质和伴随症状的气短乏力,小腹疼痛,畏寒肢冷等方面都有所好转。

3 讨 论

本病始见于《金匮要略·卷下》:“温经汤方 ……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其后各家对本病因机证治多有论述。根据《素问ā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的记载,可以明确月经的产生主要在于肾—天癸—冲任—子宫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同时与气血及机体整体的功能密不可分,妇科疾病与其他各科病机的不同点在于妇科病机必须是损伤冲任而致病[2]。肾为藏精之脏,天癸者阴精也[3],血是月经产生的物质基础,精血同源,相互生化,气血虚弱则会影响到肾精储藏。精不足则阴虚为患[4]。在生理上胞宫是通过冲任和整体经脉联系在一起,在病理上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等只有损伤了冲任功能,才能导致月经后期等诸病[5]。

究其本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不外乎虚实两端,虚者可因久病体虚,营血不足;或长期慢性失血,饮食不当,劳倦过度,损伤脾胃,生化之源不足;或素体阳虚,或久病阳衰,均可导致血源不足,脏腑失于温养,影响血的生化与运行,使血海不能如期满溢,而致月经后期。实者可因外感寒邪或素多忧思郁怒,气不宣达,可使寒凝或气滞,血行受阻,冲任气血运行欠畅,血海不能如期满溢,而致月经后期。

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药组成。方中熟地黄甘温味厚滋腻,主入肝肾经,长于滋养阴血,补肾填精,为补血要药,故为君药,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为补血调经之良药,兼具活血作用,既助熟地黄增强养血之功,又防熟地黄滋腻碍脾滞气,用为臣药。佐以白芍酸微寒,养血敛阴,与熟地黄、当归相伍,滋养阴血之功显著,并柔肝缓急止痛;川芎辛温,入血分,理血中之气,调畅气血,与当归配伍则行气活血之力益彰。四药相配,共奏补血调血,养血调经之功。

气血失调是一切疾病中具有普通意义的发病机制,在妇女月经病的发生过程中更具有特殊意义。调理气血的治疗,应根据病变是在气、在血、损及脏腑为肝、为脾、抑或为肾,病变性质属实属虚,还是属寒属热而辨证论治,针对疾病的发生病机,确定其治法,病在气者,当以治气为主,并佐以活血之药。病在血者,则以治血为主,佐以补气、理气、行气之药。总之,调理气血之目的,务必使气血调和,冲任通盛,则病自愈。

猜你喜欢
小腹熟地黄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临床研究进展
基于基因表达谱相似性的四物汤重定位及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辨识
《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中白芍和熟地黄配伍浅析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睡前揉小腹 缓解夜尿多
保健与生活(2020年1期)2020-05-07 09:22:42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36
睡前的养生秘笈
养生月刊(2017年12期)2017-12-16 02:16:29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56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5
按摩小腹治前列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