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的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与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

2019-01-07 02:04:48杭锦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万古霉素阶梯单胞菌

杭锦玲 王 鸿*

(重庆市东南医院ICU,重庆401336)

作为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重症肺炎多见于老年群体中,常伴有呼吸衰竭表现,若未得到及时控制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健康。传统治疗中,主要强调根据细菌流行病学资料选择抗菌药物治疗,虽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在感染控制上作用并不明显。实践研究发现,降阶梯治疗方法应用下,强调在广谱抗菌药物、窄谱抗菌药物治疗下,控制细菌感染情况,若在其基础上辅以万古霉素的应用,更能提高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58~76岁,院内感染与院外感染分别为6例、62例。纳入标准:①入院48 h,病变扩大50%;②血清肌酐177 mol/L以上;③给予及机械通气;④PaO2/FiO2低于250 mm Hg;⑤双肺、多肺叶病变;⑥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8 kPa、12 kPa以下。按照治疗方法将68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确定中,两组患者均做细菌学检查实验,以痰作检验标本。若患者体温超出38 ℃,要求治疗中做病原学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即以细菌流行病学资料为依据确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常用药物以舒巴坦、头孢哌酮为主。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主要给予降阶梯治疗方法,以美罗培南+万古霉素作为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治疗3 d内,应对患者治疗方案是否恰当进行判断,如抗菌药物应用下对致病菌较为敏感,则较为恰当。同时,治疗过程中若发现患者未出现革兰阳性球菌,无需继续使用万古霉素,若发现有真菌出现,则需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另外,两组患者治疗中,都要求做好内环境稳定维持、机械通气、祛痰以及扩张支气管等工作。

1.3 观察指标:临床观察与检查,主要对患者体征变化与症状表现观察,做肝肾功能与血常规检查,并给予细菌学胸部CT检查。另外,治疗效果判定[1]:①痊愈,各项体征、临床症状恢复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有病原学或体征指标未能完全恢复;③无效,用药3 d,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有恶化情况。其中痊愈与显效纳入有效率范畴。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学处理中通过SPSS18.0软件实现,计量资料按照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础疾病情况:68例患者,入院检查均有基础性疾病,其中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肺气肿、脑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肝硬化分别为18例、16例、9例、9例、8例、7例、1例。

2.2 病原菌检出结果:68例患者病原菌检出结果,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主,具体株数与构成比为:肺炎克雷伯菌23株,构成比33.82%;铜绿假单胞菌17株,25%;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11.76%;大肠埃希菌7株,10.29%;鲍氏不动杆菌7株,10.29%;嗜麦芽寡养单胞菌6株,8.82%.

2.3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降阶梯治疗、万古霉素联合应用下,感染控制率88.24%(30/34),其余4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下治疗无效。对照组患者感染控制率55.88%(19/34),另外15例MODS死亡,感染控制率比较,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观察组治疗平均时间(7.5±2.6)d少于对照组(19.2±4.6)d,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重症肺炎病理病因与临床症状分析:关于肺炎,其主要指在肺间质、肺泡与终末气道中出现的炎症,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病死率较高。从病理病因上看,体现在病原体、宿主两个因素上,若病原体数量过多,使机体免疫防御系统、呼吸道局部被损害,便会导致肺炎发生,其中病原体在传播途径上,主要以血行播散、空气吸入、感染部位蔓延以及上呼吸道定植菌误吸[2]。一般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表现,加上环境中的致病菌进入气道,这样在下呼吸道有病原体侵入后,便会不断繁殖,引起其他细胞浸润、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水肿以及毛细血管充血等情况。一旦有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金色葡萄球菌等存在,更可能使肺组织发生坏死性病变[3]。现行判断肺炎病情严重程度时,多从全身炎性反应、肺部炎症播散以及局部炎症程度等角度出发,以重症肺炎为例,临床诊断中尽管各国有不同标准,但均将氧和状态、器官灌注以及病变范围作为主要判定依据。具体诊断中,还需确定病原体,如下呼吸道病原学标本选择痰作为标本,或直接利用血和胸腔积液培养方式,同时可做尿抗原实验,这样便可使重症肺炎得以及时判断[4]。

3.2 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重症肺炎传统治疗中主要以抗菌药物治疗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并不能保证及时控制感染,若发现药物应用效果不明显还需进行抗菌药物的更换,这样并不能达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目标。有相关研究发现,重症肺炎等起始治疗中若未合理用抗菌药物,其所引起的病死率将达到61.9%。此时便可考虑引入降阶梯治疗方法,应用中通常分两阶段实现,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以抗感染治疗为主,选择的抗菌药物强效、广谱,可覆盖大多病原菌,治疗中可避免患者病情恶化以及有细菌耐药情况产生,如部分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问题,在该阶段都可得到有效控制[5]。第二阶段强调结合药敏检查、病原学检查结果,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做出调整,如降级选用窄谱抗菌方案,有助于耐药菌发生率的控制,治疗针对性更强。从该治疗方式的核心看,主要强调应用起始抗菌药物对严重致命性感染进行控制,所有致病菌可在广谱抗菌药物应用下被杀灭,这样因感染发展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问题将得到控制。同时,降阶梯治疗中注重以微生物学调查结果为依据,引入窄谱抗菌药物,使细菌耐药问题得到解决。综合来看,降阶梯治疗中对于严重感染患者效果较为明显,治疗中无需考虑因细菌耐药带来的反复调试药物情况,避免传统治疗中联合用药下发生不良反应的问题[6]。本次研究中可发现,观察组在给予降阶梯治疗中辅以万古霉素,无论在治疗时间或感染控制率上优势都较为明显,充分说明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3.3 万古霉素用药机制分析:关于万古霉素,又被叫做Vancomycin,适应证多表现在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疾病中。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对于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的抑制效果都极为明显。具体功能主要表现为:①对细菌生长与繁殖有抑制作用,如细胞壁内多肽、磷脂的生成都可被避免;②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较强,且其他如白喉杆菌、痰阻杆菌等都可被其抑制;③无交叉耐药性问题,耐药菌株较少,所以对肠道感染、系统感染都较为适用[7]。实际用药中,可考虑将其作为降阶梯治疗方法的辅助用药,这样可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阶梯治疗方法、万古霉素联合用药下,对提高重症肺炎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万古霉素阶梯单胞菌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1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爬阶梯
小学生导刊(2016年5期)2016-12-01 06:02:46
时光阶梯
幸福(2016年9期)2016-12-01 03:08:50
有趣的阶梯
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 13:49:38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中国药业(2014年17期)2014-05-26 09:07:53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文明的阶梯
世界科学(2014年2期)2014-02-28 14: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