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体育小镇的空间布局研究

2019-01-07 13:12李洪波
体育教育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增长极空间布局体育产业

李 勇,冯 伟,李洪波

(1.苏州市职业大学 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104;2.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江苏 无锡 214121;3.临沂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1 研究理论基础及应用

1.1 增长极理论

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首先提出了增长极的概念,他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1]之后,布代维尔(法国)、盖尔(美国)等经济学家对增长极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使增长极不但具有产业含义,还有了空间概念。增长极包含两个内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产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产业集聚城镇,即增长中心[2]。当下,江苏省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体育小镇增长极,发挥体育小镇的集聚效应。

1.2 “点—轴”系统理论

1984年10月,我国学者陆大道教授在“2000年我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的模型。之后,进一步深入研究阐述了“点—轴”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发展轴”的结构与类型、“点—轴渐进式扩散”、“点—轴—聚集区”等理论,“点—轴系”统理论逐渐成为一个体系[3]。“点—轴”系统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该理论以“中心地理论”理论为基础,探索区域发展的最优空间结构问题,认为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由“点”到“轴”、再由“轴”到“面”的渐进式过程[4]。据此理论,体育小镇的发展要在培育发展增长极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发展轴,逐渐形成以点带面、点轴结合的网络式空间布局模式。

2 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构成要素及模型演进

2.1 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构成要素

一般来说,体育小镇的空间布局由点、轴、网和域等4个基本要素构成,这4个要素不是简单意义的空间形态,而是有着特定内涵和功能的区域[5],每一要素的内涵及布局要求如表1所示。

2.2 体育小镇空间布局模型的演进

依据增长极理论,最初的两个体育小镇分布在A、B两个点,且A、B两点存在基础设施带。在聚集效应的带动下,A、B两个体育小镇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两个一级核心集聚点。在A、B两个点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新的集聚点,即产生新的体育小镇C、D、E、F、G等,这些新的体育小镇也基本沿发展轴展开布局(如下图1所示)。随着各生产要素的不断积聚,发展轴对附近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向心力,最终形成一个庞大密集的体育产业轴线带。在此基础上,原有及新产生的体育小镇之间又会产生新的第二级或第三极发展轴,如AD、DF、BG、EG等。随着体育小镇增长极的不断扩大,轴线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体育小镇逐渐形成“点—轴”布局的空间结构。

表1 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构成要素

图1 体育小镇空间布局模型演进

3 江苏省体育小镇“两横一纵多点”空间布局模型的构建

体育小镇的空间布局是指依据体育小镇的发展现状、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交通、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有效组织体育小镇空间结构的过程。江苏省体育小镇的空间布局包括两个层次:宏观的外部空间布局和微观的内部空间布局。外部空间布局是指江苏省域与临近省域的体育小镇空间布局;内部空间布局是指江苏省域范围内的体育小镇空间布局。两个层次的空间布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微观层面的体育小镇空间布局问题。

3.1 江苏省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条件分析

江苏省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逐步提高,具备发展体育小镇的资源条件。

3.1.1 地理区位优越

9月12日,据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消息: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原主任王素英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江苏省东濒黄海、西连安徽、北接山东、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全省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海岸线长954公里。长江横穿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太湖和洪泽湖分别位于水乡江南和苏北平原。全省公路里程15.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 657.4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4 676.7公里。

3.1.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2016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7 998.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3%;地区生产总值76 086.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 070元,比上年增长8.6%;旅游业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68 10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 263.6亿元,增长13.4%[5]。

3.1.3 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江苏省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体育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门类基本健全,逐步形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多元投入格局,具备建设体育小镇的资源条件和优势。“十二五”期间,江苏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448.18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818.96亿元,年均增长16.3%,全省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1的0.92%,提高到2015年的1.17%;体育产业总规模约达2 600亿元,约占全国体育产业总量的1/6。《江苏省“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初步建立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竞争力强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和工作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 000亿元,增加值约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5%”。这为江苏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3.2 江苏省体育小镇“两横一纵多点”空间布局模型的构建

3.3.1 体育小镇空间布局中的“点”

“点—轴”系统理论中的“点”,一般指的是具有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集聚区或产业集聚城镇,这些地区有较为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回报率,能够吸引周围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集聚,产生区域要素流动的极化过程。在本文中,体育小镇空间布局中的“点”指的是特色体育产业集聚的城镇。

2016年9月12日,江苏省体育局发布《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苏体经〔2016〕92号),采用省地共建模式,启动了14个体育小镇建设项目。2017年5月,南通市通州区开沙岛旅游度假区被纳入国家体育总局启动的全国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试点项目。至此,江苏省共有15个政府推动在建的体育小镇,其中苏北3个、苏中3个、苏南9个,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江苏省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情况

序号名称地域类型1仪征市枣林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扬州市体育+旅游2江阴市新桥镇无锡市体育+文化3南京市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南京市体育+旅游4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淮安市体育+制造5溧阳市上兴镇常州市体育+旅游6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南京市体育+养生7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宿迁市体育+时尚运动8昆山市锦溪镇苏州市体育+制造9太仓天镜湖电竞小镇苏州市体育+科技10张家港凤凰足球小镇苏州市体育+赛事11南京浦口老山有氧运动小镇南京市体育+养生12徐州贾汪时尚运动小镇徐州市体育+时尚运动13武进太湖湾体育休闲小镇常州市体育+旅游14扬中极限运动小镇扬州市体育+时尚运动15通州区开沙岛旅游度假区南通市体育+旅游

在地域分布方面,15个体育小镇基本分布在“两纵一横”的发展轴附近,如有5个体育小镇分布于江苏大运河体育文化带附近。在建设类型方面,在建体育小镇采用“体育+”的模式,形成了“体育+旅游”、“体育+养生”、“体育+时尚运动”、“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体育+制造”、“体育+科技”等7种不同的类型。

3.3.2 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两横一纵”轴

“轴”一般指的是把具有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集聚区或产业集聚城镇联系起来的基础设施带,如公路、铁路、河流等。科学合理地选择发展轴是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关键。在分析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交通环境及水文地理条件等基础上,笔者选取江苏大运河体育文化带、环太湖体育圈、长江体育产业带作为江苏省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发展“轴”。

(1)江苏大运河体育文化带。江苏大运河外接山东、浙江两省,内连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长江、太湖等湖泊,与沪宁铁路线互补,有着天然的航道优势。沿运河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8个城市体育旅游资源丰富,运河体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了“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带”发展意向。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提升了京杭大运河的旅游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也为大运河流域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江苏省“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抓住大运河成功申遗重大契机,以沿运河八市为节点,开发体育与旅游、文化、生态、休闲相结合的多层次体育产品和项目。”江苏大运河体育文化带有理由、也有条件成为江苏体育特色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轴线之一。

(2)环太湖体育圈。江苏的环太湖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景,苏州、无锡、常州(简称苏锡常)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苏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末,苏锡常三市人均GDP分别为136 702元、130 938元、112 221元,国内旅游收入共计3 803.39亿元。

自2002年3月“环太湖体育圈”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正式文件之后,江苏环太湖地区群众体育得到快速发展,以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代表的体育赛事活动逐渐增多。此外,环太湖体育圈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拥有13个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风景区、6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2个中国旅游国线景点和“江南水线游”国家级专项旅游线路[6],这为体育小镇的建立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目前,在建的体育小镇中,环太湖体育圈的苏锡常三市就有6个,占总数的42.86%。

(3)长江体育产业带。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布局“T”字形空间结构战略的主要发展轴。长江干流在江苏省流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8个城市,《江苏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四带两圈一网”的省域旅游发展格局,长江旅游带是其中四带之一。江苏省体育小镇的建设,应以沿长江8市为聚集点,依托丰富多彩的长江景观带和大江风貌,科学利用长江岛洲,开发长江休闲体育旅游,打造长江体育产业带,培育一批高品质、有特色的体育小镇。

4 江苏省体育小镇空间布局模型的优化

4.1 培育新的增长极,加快推进沿轴体育小镇建设

体育小镇的空间布局应依靠发展轴线的向心力和吸引力,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推进沿轴体育小镇建设。如徐州、宿迁、淮安等地区可以利用江苏大运河体育文化带连接的环洪泽湖、骆马湖、高邮湖等江河湖海水域生态资源建设体育小镇,溧水、高淳、句容、金坛、溧阳等地区可利用长江体育产业带以及江苏大运河体育文化带,以沿宁杭铁路线丘陵资源为基础建设体育小镇。

4.2 拓展思路,开发东部沿海新轴线

现阶段,江苏省在建的15个体育小镇建设项目,分布于江苏的9个地级市,主要集中于江苏南部和西部地区,分布区域不均衡。从区位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应拓展思路,创新开发体育产业的“蓝海”领域,整体规划发展沿海体育产业带,建设体育小镇的东部沿海新轴线。

东部沿海新轴线的建立,具备建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首先,江苏东部沿海地区(连云港、盐城及南通三市)滨海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在开展海上运动、沙滩运动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如连云港市已经多次举办亚洲、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连云港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盐城射阳岛生态体育公园、南通如东滩涂等地区,作为著名的休闲体育旅游地区已被游客接受。其次,《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颁布标志着江苏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该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连云港—盐城—南通的沿海高速通道为东部沿海新轴线的建立提供了交通便利。2012年,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91亿元、25.92亿元、49.05亿元,占GDP的比重提升到0.81%、0.83%、1.08%[7]。连云港海滨运动休闲、盐城湿地生态运动休闲、南通海洋运动休闲等成为江苏省重点发展体育产业点。此外,东部沿海新轴线与长江体育产业带相交于南通,苏通大桥又将其与江苏大运河体育文化带和环太湖体育圈相连,有助于江苏省体育小镇空间布局逐渐形成“网络化”格局。

4.3 差异化布局,实现体育小镇优势互补

体育小镇的空间布局受居民体育旅游需求以及体育旅游资源的吸引定向性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8]。因此,体育小镇的空间布局需要考虑居民体育旅游的多样性偏好、出游半径以及出游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在空间布局过程中,应避免某一区域同类型体育小镇的重复建设,从异质性的角度出发,差异化布局,实现体育小镇优势互补。以环太湖体育圈为例,作为体育小镇空间布局的轴线,环太湖体育旅游资源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后续体育小镇的建设中,应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如苏州渔洋山飞行伞训练基地、宜兴湖父镇竹海风景区等可依据特色体育项目开展体育小镇建设。

5 结语

江苏省体育小镇的空间布局是个长期系统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培育发展新的体育小镇增长极,在优化发展主轴的同时积极开发次级发展轴。通过点、轴的选择,促进体育产业向增长极和轴线两侧集聚;依靠“点—轴”渐进式的扩散,形成点、轴、网、域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网络系统,促进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增长极空间布局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室内环境空间布局优化系统设计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谱聚类算法的新疆增长极层级划分方法
中国对俄主题新区在哈尔滨“发芽”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