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爱琴
摘 要:现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面向学习者团队,而鉴于学习者团队中各学习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故现代教学工作的成效常会受到一定限制。由此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视阈,进而展开了对小学数学混合学习的行动研究,而后还基于个性化视角对小学数学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个性化;小学数学;混合学习
针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育事业中也将人才的培养类型转变为对综合性、技术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由此为了培育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就应在小学阶段为学生打下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故本文就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成效不甚显著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优化措施,以优化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个性化视角下混合学习模式的分析
混合式教学即通过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对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的合理选取,以此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成效的最大化。而在现代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也逐渐拥有了更为多样的学习形式,由此教师往往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学习需求、学习情况等因素的不同,将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加以混合,进而实现对教学工作的创新,如此不仅能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经由教学模式的革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基于个性化视角,对教学模式的混合、选择往往不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特点与情况进行,而转变为基于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多个教师,在此基础上经由教师、学习评价师、教学设计师、学习管理师等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展开全面教学,以此保证混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1]。
二、个性化视角下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
混合式教学往往追求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成果,故在开展混合教学时往往就需要学习者参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便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氛围下,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在个性化视角下,相关的教学活动就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并通过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而且经由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也能以在线教学丰富传统教学,以将课堂中没能教授、难以教授的知识,在在线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传授。并且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中应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由此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打下基础。如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一课,教师就可以结合课中知识点、问题等作为线上教学的内容,再结合模拟教学、视频教学、详细讲解等教学方式,进而在线下的传统教学上,建立集教学、作业、测试、讲解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教学,以此丰富教学知识、强化教学质量。此外,学校也应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予以支持,可以建设专门的培训队伍、实训协会、实训室等,并通过开展如专题讲座、数学比赛、赛前培训、普及培训等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2]。
三、个性化视角下混合学习模式的实施
1.构建网络化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教师白天上课、学生晚上复习类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故相关教师就应重视起对教学模式的革新。鉴于现代社会中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由此教师就可以建立起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实施中就可以采用上述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通过网络平台的易操作性与实时性,不仅便于学生操作,也能让学生随时学习,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再加上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视频、例题讲解等,还能辅助学生对无法解决的數学题目或无法理解的数学概念进行学习,以此打破现代家庭教学中父母不敢教、不会教、没时间教的情况。同时,网络平台上各类型的教学视频往往都是公开的,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意愿与兴趣,展开对相应知识的学习,由此实现个性化的混合学习模式。
2.创建个性化的教学团队
校方在支持混合教学模式的建设时,除了提供相应的活动、制度支持等,也可采取建设数学团队的方式实现对个性化视角下混合学习模式的发展。在实际建设时可以参考大学社团的模式,通过建立如奥数团队、建模团队、算数团队等,再辅以相应的教学团队进行教学,若条件允许还可增加相应课程,由此无疑能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多样化的学习团队,也能便于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特长等加入一个或多个团队,以实现个性化视角下的混合学习。并且该类学习模式下,还能便于校方参与当地、全国举办的各类数学竞赛,在数学奥数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开展时,通过派遣相应团队的学生,无疑能取得优秀成绩,由此不仅能彰显学校的教学成绩,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对数学的热爱。
综上所述,混合学习模式为现代教育工作的优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相关教师就应重视起对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其中混合学习模式就是一类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韦志军.利用微课程提高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J].学周刊,2018(11):153-154.
[2]白倩,张舒予,沈书生.面向混合学习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设计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8(8):112-120.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