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莉
摘 要: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改变教学实践中机械呆板的教学方式,也没有营造科学有效的教学环境,学生仍处于从属地位,在枯燥沉闷的环境中被迫接受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语文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环境的营造,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前者主要包括校舍建筑和教学设备,后者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营造的学习氛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融合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了信息技术和心理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相比较,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真实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导探究,从而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新环境下,师生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信息技术下优化导入方式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把学生快速带入新课学习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导入方式有很多,图画、音乐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以三年级语文《走月亮》一课为例,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欢快幸福的笔调,描写了“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和所感。读这篇课文,让人仿佛走进一幅如诗如画、如世外桃源般的画卷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对课文的意境有初步的了解,导入课文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为学生播放钢琴曲《月光曲》,优美的音乐中,学生仿佛在柔和的月光下,走过小溪、水塘充分感受水之香、村之静。虫鸣、鸟飞、溪流等无不充溢着温馨、甜美之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课文学习中。
2.信息技术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讲、学生练习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充分发挥,使得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忽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把学习内容提前做成微视频、课件等,指导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
例如,教学统编版三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师可以把本节课需要解决的生字词做成课件,让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自主解决。并通过阅读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近义词、多音字等。字词是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只有字词得以顺利解决,学生才能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做成课件,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的提示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并通过補充、完善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思维导图的中心词是爬山虎的脚,延伸出三个侧枝,每个侧枝又分出若干个分枝,以此类推。当然这些内容有的教师已经写出来了,像三个侧枝中教师可以写出一个爬山虎的叶子,其余两个则需要学生自主完成,分枝也是这样设计。教师把这些课件提前做好,学生只要登录下载就可以自主学习,遇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这样在听课中就能有针对性地听讲,避免听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将大大提高听课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单纯地依赖记忆和模仿,自主、合作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是现代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下的自主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心理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自由、欢快、温馨的课堂环境是每个学生心之向往的情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环境里探究的欲望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从而变苦学为乐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美,这也是他们努力向上的动力。教师的一句“你今天表现不错”“真聪明”“没关系,再好好想想”会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保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富有时代气息、和谐友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万宏珍.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的开展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
[2]许兴华.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9).
注:本文系国家级教育发展研究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营造研究》,课题立项号:JFYA768的成果性论文。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