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剑东
音乐是一种有效的感悟美的途径,音乐的课堂上更应该贯彻以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们去体会美,感受美。第斯多慧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技能,而是鼓励、唤醒和激励。”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上,应该从上课开始前就要唤醒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与感觉。如果想要完成一堂好的音乐课,必须要先从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创设课堂环境,灵活运用各种设施等多方面条件入手,把学生从其他学科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音乐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感性沟通,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探求。
音乐课堂就像一场歌剧,导入的环节如同序曲,结构虽然短小,但是却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的分为环境中,一段别具一格的教学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好的开始就是成功了一半,我一般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直入式:直接切入主题,一般会在歌曲教学的课时中运用。课堂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但要纠正学生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认真体会歌曲的情感、情绪,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德育方面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歌曲,可采用分段式分析和整体分析情感,学生更多的时候会在歌词中学会德育,在旋律中体会情感,强与弱的变化会让学生有更好的情绪改变。
悬念式:音乐课堂中设置悬念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欣赏歌曲之前,我们可以设置若干个问题,学生们将专注于听有问题的音乐。当学生在音乐中找到了老师设置的题目谜底时,会加倍积极地参与音乐课堂的活动。
表演式:教师运用表演手段或播放关于本课的表演视频,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跟着老师走。表演形式的导入可以使用充满情感的演唱或乐器伴奏等,充分发挥音乐的本质,让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这样学生会感觉更真实,而有一些教师无法做到的表演,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学生在看到各种新奇的表演时也都会情不自禁地惊叹。
趣味游戏式:游戏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的东西。比如四年级的歌曲《打麦号子》,可以进行拔河比赛,让学生体会到啦啦队的口号,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二年级《拍球歌》可以玩拍皮球的游戏,看谁拍的又多又快,这种方式学生更能够接受并参与其中。
情感式:音乐教育中,对于情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常常看到有经验的老师在朗读歌词的时候会根据不同的歌曲情感来调整音调,语速,声音的强弱。恳切的语言作为开场白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默契。
音乐课的导入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欲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要注意音乐课堂中音乐才是主要的载体,让学生尽早地听到音乐才是好的设计。
音乐课的教学,是让学生保持音乐审美感知的状态,这一环节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教师带来的美,带来的音乐。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可以进入更深入地进行情感交流,积极进入审美的探索。
音乐课要基本掌握的内容包括识读乐谱,音高音准的训练,节奏的训练,演唱和表演的训练等,都需要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和反向的审美作用,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应该考虑这一节课所要讲述的东西的多少,不要设想过高的标准,过多的内容,空洞的教学,这样一节课会很无聊。只有明确目标,减少多余的内容,才会起到良性的效果。
教学容量的适用性。遵循教育规律,教学严谨,科学安排教材,合理设计教学环节,适度适量,才是最好的课堂。
教学训练突出重点。课程中的教学顺序,哪里是重点难点,这些老师心中都要清楚,分清楚主次,有层次地进行,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根据教材不同,歌曲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情况,要合理而不拘泥于框架地展开教学。有的歌曲可能看上去比较难,节奏也比较复杂,但是可能学生自主地听上几遍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就不要再分开来教授节奏音高等,有的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没有很好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却很难,就要做到从简到难来进行教课。
有的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尽相同的问题,如果一首歌曲学起来很难,很无聊,学生对于歌曲的审美感知慢慢地就会降低,甚至注意力分散和厌烦。这些都和教材选歌和教师安排有关。如果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完全按照教材框架来,就会导致音乐课很烦琐,老旧,难以完成。要学会改革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把音乐审美和技能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节奏练习中,可以加上拍手,拍腿,踏步等肢体动作,来感受节奏的变化,甚至可以使用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东西来进行训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重复性训练会导致兴趣下降。识谱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音乐感觉,将感性的乐感转变成容易理解的数字建模,再融入艺术认知规律中,先听,再识谱,后唱,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将重点难点的东西单独拿出来进行训练,将识谱教学作为工具,会使学生一定程度上更快知道如何学习音乐。歌唱演奏环节需要因材施教,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当一节音乐课中少了律动的内容,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造成偏差。小学生正是好動的年龄,不能以纯技术性训练来进行。
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中,都要渗透音乐审美。歌曲的欣赏,尤其是现场听老师的范唱都能很好地感受到老师所要表达的情感,也许会很好地诱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在老师范唱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一起唱,甚至身体跟着一起动起来,这就是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注意力。歌唱教学重在音准,音色,节奏。音乐欣赏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感知能力,包括旋律的走向,曲子的结构,音色的变化等音乐的要素。欣赏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有的歌曲甚至可以让学生一起跟着唱一唱。
在一节音乐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要对这一节课进行复习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音乐,加深对音乐审美的认识和理解。师生共同上完了一节音乐课,其中都会在课堂中感受和学习到一些东西,说出来彼此交流一下会加深师生的感情和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审美感知,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印象,进一步产生审美的认知和理解。如果只是简单地再唱几遍就算是总结复习,那就起不到审美的目的,学生只会做一些机械性的重复活动,要达到对音乐的审美认识和理解,获得更多的音乐享受,老师的总结会使整个课堂得到升华,将引领学生心灵的震撼。当学生愉快地上完一节课后,会对下一次音乐课产生期待,这就是我们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昆山市南港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