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艳
家校合作,合力育人,是教育界的共识。201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把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职责赋予了学校。那么,学校如何通过有效的举措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素养?又如何把学校的家教指导和儿童的成长教育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共振呢?我们根据确立的目标要点,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我校创建“幸福家长驿站”,共同为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让“爱”延伸,让“责任”拓展,让一次次智慧的碰撞,在这里萌发。
一、“家校协同教育”:我们的家教指南
“家校协同”这个概念是指家庭与学校在儿童教育上的同步共振,但是其作用或许不局限于此,因为在“协同”的过程中,孩子得到了家校一致的教育引导,家长也能够在其中获得教育方法和路径的启示。所以说,家校协同的过程,是孩子和家长一起成长的过程。
“家校协作会”除了事务性的家校协作职责之外,我们更把它视为学校传播教育价值理念的平台。我们主要传播三个方面的理念内容,一个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一个是学校的课程建设,一个是教育案例和方法路径。办学理念的宣讲传播,让每一个家庭了解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大方向,从而形成一种家庭教育的目标预设;课程建设体系的传播,让家长明确学校培养孩子们的途径和方式,能够在家庭生活当中关注同类相近的教育内容;典型的教育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启示家长思考自身,从而改进完善家教方式。
“家校协作会”的成立,成了我校教育价值理念的传播平台。学校层面的“家校协作会”和班级层面的“家校协作会”形成了一个教育价值、教育理念、教育信息传播的发射塔,形成了家长的自学习场域,具有迅速传播,广泛讨论,互相促进,自我内化的特点,对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引导力。
二、“父母成长课堂”:改变家庭教育行为
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教育能力,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的有效载体。我们学校将家长学校冠名为“智慧父母成长课堂”,让家长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路径与方法,从而改变家庭教育的行为。
我校组建了一支由苏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张家港市德育骨干、张家港市优秀班主任、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组成的“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剖析各年级家庭教育情况,采用问卷采集、跟踪调研,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无助,针对家长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整理,依托“智慧父母成长课堂”,采用主题演讲、互动交流、案例剖析等方式跟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实操性的家教方法。
每一期“智慧父母成长课堂”以沙龙形式按年级为单位滚动进行。首先通过问卷形式收集家长的咨询需求,发现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这一期的沙龙主题就以此为题,向家长发出邀请。沙龙活动以主题微演讲定下基调,主讲老师从原因说起,针对这些原因给家长一一支招,并给家长送上教育“小锦囊”。随后志愿者教师和家长的互动交流,用自己的实践经验、育儿经历,耐心地给家长们解惑。或以典型案例的剖析作为示范,让参与沙龙活动的家长在观摩中思考自己的家教得失成败,然后进入一对一的现场咨询。
每一次的沙龙活动,都是一次接地气的家庭教育指导,因为家庭是我们了解的家庭,孩子是我们熟悉的孩子,老师是家长信任的老师,所以讨论非常深入具体,有充分的针对性,家庭教育的指导充分体现了针对性。更主要的是,一次沙龙活动之后,对学生情况,对家庭教育的情况确定了后续的指导规则和跟踪教育,几乎每个志愿者成员都结对了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和家庭,保持着频繁的沟通和交流。
三、“家教百花园”:把脉家教理念新方向
在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方面,除了项目性的载体之外,技术性的指导也不可或缺。在我们学校层面,在教育局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我们建设了以下几个家教指导平台把脉家教理念新方向。
专家大讲堂:学校依托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的林老师讲师团、苏州市知名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请专家定期來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家长,围绕孩子成长的话题、家庭教育的话题,进行比较前沿的家庭教育普识指导。家长可以在深入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脉自己的家庭教育,把握家庭教育的方向。
班级微课堂:班级微课堂是班主任对班级家长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会针对班级中孩子普遍出现的问题,利用班级家长会,指导家长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层面的指导。比如,如何指导孩子按时作息,如何让孩子坚持做家务劳动等。
媒体新课堂: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家长的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授或者书籍,便捷的网络学习成为一种流行与时尚。我们也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了线上线下指导栏目,线上的指导以定期推送一些静态的优秀家教经验文章提供家长学习,线下的指导则以家长与老师的网络互动,以动态的交流进行家教的指导。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演奏家,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独特的音符,只有用娴熟技术和高超的艺术,才能奏响完美的乐章。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将以坚定的信心承担起家庭教育指导的社会责任,唤醒、激励、鼓舞每一个家庭,唤醒、激励、鼓舞每一个孩子。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妙桥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