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解决数学信息不匹配问题的能力

2019-01-06 03:37王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条件解题

王玲

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由条件和问题两类信息组成,如果把条件信息和問题信息看成两个集合,问题与解决方法的不匹配,是数学学习的一大难点。要模拟生活中的情境,条件信息和问题信息没有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学生无法直接利用已知条件来求解。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正确率普遍不高,究其原因,有学生的局限性,如四则运算基础不牢、信息内涵理解不准、不良解题习惯干扰等,也有教师的局限性,如单纯依赖教材,没有合理拓展开发,或过分注重技巧,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等。我们要针对学生解题时的弊端,敢于突破教材及自身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局限性,改进教学,提高学生解决信息不匹配问题的能力。

一、丰富问题形式,让信息不匹配问题教学实现新的突破

教师的教学不应拘泥于固有形式,要有开放的眼界、创新的意识,在教学中尝试通过不同的手段丰富学生的解题经历,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呈现多种形式,充实解题经历

学生接触的解决问题的形式如果只是单一的信息匹配的纯文字题,表面上看简洁明了,充满数学味,却使学生缺少了从不同情境中剥离有效数学信息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打破形式化的叙述,有意识地丰富问题的呈现形式,不仅可以纯文字表述,也可以有机地融入情境图、表格、数据单等,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这不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也让学生真实地经历了从不同情境中收集匹配信息的过程,这样学生才有能力去解决各类问题。

2.设计开放题型,锻炼解题思维

解决问题的教学要尽可能地体现开放性,即有意识地提供不匹配的信息,让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挖掘,在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例如设计信息不完备的题目,让学生先进行补充,再来解答。

【例】

一共有24个小朋友,                              ,可以站成几排?

学生通过分析发现,缺少的信息为“每份数”,从而补充出“每排站6人”“每8人一排”等信息。

教师还要能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再创造,如将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分解为两道一步计算的问题,或把一道题的问题改为条件,某个条件改为问题等,这有益于学生体会条件与问题间的内在联系,促进解题思路的形成。

3.增强问题意识,提升解题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顺应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素材和解题要求,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提高收集、选择匹配信息的能力,也深化了对条件信息与问题信息之间关系的理解。

【例】

①一共有30块糖,②每人分4块,③分给6人,④分掉了24块,你能用这4个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一共有30块糖,分掉了24块。还剩多少块?

(2)每人分4块,分给6人,一共分掉了多少块?

(3)分掉了24块糖,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几人?

(4)24块糖,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几块?

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分清问题的条件与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联系生活实践,给信息不匹配问题教学带来别样精彩

生活实践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信息不匹配问题的教学也要紧紧地联系生活实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巨大作用和无限乐趣。

1.走进生活,主动学习乐趣多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常以散乱的数据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对信息进行灵活地筛选、整理,这很符合信息不匹配问题的教学。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个过程中没有被动的四则运算,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选择必要的信息,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解决。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和组织,自己收集生活中的信息,加工成简单的数学问题,再来解答。选择现实的生活材料,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促使学生面对问题时主动收集信息,灵活处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走出课堂,实践研究效果好

解决问题的教学应突破课堂和教室这样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出教室。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如二年级可以估算两地间的距离、某建筑物的高度等,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围绕课题进行思考,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思维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笔者曾布置学生估算学校大门到操场的距离,学生先回家思考估算的方法,第二天在课堂上展开交流。

生1:我想用走路的方法,我知道我的步长是52厘米,大约两步就是1米。我从大门走到操场,数数一共走了多少步,就能估算出来了。

生2:我的方法和他差不多,不过我是用脚长来测的。

生3:我可以数地砖,看从大门到操场的这条路一共经过多少块地砖,再量量每块地砖的长度,然后计算。

……

学生交流后,自己完成了一系列测量、计算活动,估算出了学校大门到操场的距离。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找匹配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当学生再遇到此类问题时,也会很容易地提取到匹配信息进行解答。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条件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排除多余的条件
用“同样多”解题
选择合适的条件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