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 再现生活 走进生活

2019-01-06 03:37杭英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活动

杭英

品德与社会课是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它对于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以往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说大道理、讲大人物、办大事情的比较多,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身边的小人物、小事情的比较少。因此,教学时,我们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近生活,感触生活,从而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品德,并内化为行为。

一、联系生活,以情激情

(一)拉拉家常促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是具有感染性的,也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感情可以相互影响。如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时,上课伊始,教师深情地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代和此刻在座的每个学生一样,“乖乖地坐在午后温暖的教室,腰杆挺得直直的,静静地思考,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动情的言语间流露出对成长、对生活的真诚感激之情,引起全班学生的情绪共鸣。然后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你特别想感谢谁?许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想起含辛茹苦的父母,诲人不倦的老师。教师首先肯定了他们的懂事,继而话题一转,“那么除了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还有谁为你们的健康快乐安全的生活付出过自己的劳动呢?”切入“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个主题。

在这样看似拉家常的导入中,为学生进行新课学习积蓄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他们的主动意识也得到释放。

(二)角色扮演试体会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比如《多为他们想想》一课,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设计活动“我的体验”:蒙上眼睛,在教室里从这头走到那头;背着双手,低头弯腰贴着桌面用嘴翻书;模拟残疾人,在“车”来时快速穿过“马路”……一部分学生体验,一部分学生准备发言,谈谈他们作为“残疾人”有哪些不方便。然后,大家再一起设想:假如你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你希望别人怎样帮助你?……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冰冷文字与平淡图片下鲜活、动人的故事,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动。

二、再现生活,学文明理

品德与生活最主要的教学特征是,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使教育变成“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做人。

(一)动动小手做家务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生理发育、心理发育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完成。例如,教学《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可以给学生布置活动任务:每个人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长辈做一件有益的事情,比如洗菜、盛饭、打洗脸水、洗脚等,使他们初步体验到长辈们的艰辛,以实际行动报答长辈们对自己的养育和关爱之恩。像这类活动的坡度缓些、难度不大而又非常实在的实践活动,学生乐于去做,也能够做到。但如果教师选择不当,设置坡度过高的活动——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家里开展诸如烧菜、做饭、熨衣服等难度比较大、比较累且有危险的实践活动,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难以承受而不愿意去做,或者是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而使这种活动难以完成。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以说谎来应付老师的检查,教学得不到家长应有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而失去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意义。

(二)寻找契机燃激情

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一文时,一帧帧清洁工、送水工、老师、医生、交警、建筑工人、司机工作画面的播放,配上简短深情的解说词,学生心底不觉地重新认识了这些普通劳动者,内心泛起了小小的涟漪。这时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最有感触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劳动者的艰辛,然后播放班中外来务工子女小玲写给以卖菜谋生的妈妈的信,信中道出了妈妈卖菜的辛苦,常被人瞧不起的无奈,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每天吃到的蔬菜背后不为人知的辛苦。此刻,教师捕捉到了孩子们脸上或专注,或惊讶,或感叹的神情,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情感的火花,让他们谈谈想法。

通过明理来激发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开展珍惜劳动者劳动成果的教育蓄势铺垫,从而引发和指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

三、走进生活,辨析导行

品德与社会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达到知行统一。《有多少人为了我》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事例,书上有三幅图,考虑到乱倒垃圾及在超市购物应将东西放回原位这两个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而在未干的水泥地上乱踩这一生活场景难得碰到。于是教师就换成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无意碰倒别人的书或文具这一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真正做到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生活出发。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辨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让学生换位思考,经过对比分析之后,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我们享受劳动者果实的时候,要尊重他们的劳动,不能只图自己的方便,给他人带来不便,更不能调皮捣蛋给人添乱,要为别人着想。最后要让学生把认识、观念等内化为行为,内化为自身的发展需要,也就是具体落实到生活中、行动上。教师在《有多少人为了我》最后设计了这一问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除了感激和赞美,还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话音刚落,林立的小手一个比一个高,“可以为送煤气到家里来的叔叔倒上一杯水。”“不乱丢垃圾,不给环卫工人增添负担。”“不乱拨打110、119。”“吃完的口香糖,一定要包在纸内再扔进垃圾箱,我在《社會调查》中看到仅天安门广场一年清理随地乱扔的口香糖残留物就得用上几十万元钱。”教师不禁为学生精彩的发言连连喝彩。

总之,生活教材是最亲切、形象、生动、具体的,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材料。可以这样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品德与社会课的外延就有多大。让我们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让生活走进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让品德与社会课走出我们的课堂。

【作者单位:无锡市双河新村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