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方法,高效落实高职意识形态教育

2019-01-06 02:13吴婷婷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案例院校

吴婷婷

[摘           要]  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化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职教育随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高校需要加强改革,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分析对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具有影响的因素,并探究提升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的科学方法。

[关    键   词]  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教育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196-02

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能否建立良好的意识形态,关系到我国高端人才的思想正确性与健康性,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强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形成多元化意识形态,规避地区错误腐朽思想对群众造成的负面影响。各大高校要顺应党的政策,持续强化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一、大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的影响因子

(一)网络环境造成的影响

因科技发展,网络通讯已经深入人们生活各个领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很大影响,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主流的通讯方式之一,这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因在网络环境中各类信息大量共存,因而西方文化与一些负面思想也借助网络得到传播,这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建立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二)来自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外部因素很容易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1)社会环境时刻变化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不断发生改变。由于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阶层出现分化,这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大学生意识形态建立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不断扩大贫富差距、分配不均的社会现实、不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一些现象的影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外来思想文化的不断渗透,功利和享乐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慢慢滋生。(2)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建立缺乏正确认知。现如今的大学生生活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导致很多大学生缺乏思想警惕性,并在网络中迷失自我,慢慢失去了意志。再者,因为年轻教师缺乏成熟的思想政治素养,缺乏思想教育能力;教师队伍年轻化,造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不足,有效性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队伍意识形态教育能力跟不上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强化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贴近高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意识形态教育应当密切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在进行知识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行为、情感和意志进行全面教育。如果把思想政治理论跟意识形态教育简单地认为仅仅是一种科学知识教育,会导致教育工作脱离现实,过于抽象化,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事实上,我国古时儒家传统教育就一直推崇养成教育。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王夫之也提出“性日生则日成”。上述观点都指出了教育工作要跟对象的情感与现实连接,与日常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逐渐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使其形成情感价值的认同。

1.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

新时代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意识,很多学生经常通过微信、微博、校园论坛等网络空間途径来表达个人思想与情感,彰显个性,相对于以往时代的学生,现代的大学生在外在表现和穿着打扮也更加个性化、自由化。以往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教师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主要采取规范化的教育模式对所有对象开展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有效地回应和解释学生关注的社会焦点、难点和一些敏感问题。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思想政治知识的讲授脱离生活现实,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显然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高职教育的需要。所以,教师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需求,引入焦点话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精细挑选跟现实生活有关的意识形态教育教学课题[1]。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生的理论功底、学习和思维能力都偏低,教师不能只把教育工作局限在纯理论教育方面。而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机构特征与接受能力,从日常生活和就业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紧贴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有真实与亲切感。思政教师要善于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生活教育与情感教育中,将思想与行为相融,使大学生在思想中形成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目前,理论性、逻辑性强、知识内容广泛,为高校思政教材的主要特征,很多学生表示对教材很难适应,这说明教材跟教学工作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个性需求,引入焦点话题,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精细挑选和准备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形态教育教学课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与学生针对焦点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踊跃回答、讨论和辩论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增进师生感情,强化教学的生活气息,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打破传统教学僵化单一的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要善于应用学生感兴趣的交流方式来展开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课堂下还要多与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交心,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可利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状况,同时可以通过利用网络社交工具收集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以微信或QQ了解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问题,为意识形态教育收集第一手资料。

3.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焦点问题加大关注力度

由于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学生能够轻易获得时下社会上发生的焦点新闻事件的很多信息,并通过网络表达个人的看法。教师队伍要与时俱进,多关注社会上的焦点新闻,这样才能有效参与到学生的话题讨论中来,形成正向的话题导向,消除学生中一些背离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想。

(二)以案例教学方式来提高意识形态教学质量

陈嘉映在《说理》中提出,道理的理解以具体的事件为依据,这是前提条件,一旦缺少事实依据,道理就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由于高职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对意识形态教学并不感兴趣。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带有具体的人物和情节,能够创设吸引人的故事情境,正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

1.精心挑选和编辑案例

所挑选的课堂教学案例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特征且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教学。而且,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选择和收集满足教学要求与课题相关的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实现多元而形象化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很容易对这些形象的案例产生兴趣,从而参与到与教师的教学互动中,自发地展开讨论和分析,强化教学的实效性[2]。

2.对案例中的核心部分加以深刻解析和提炼

教师要善于从故事的人物关系、情节以及矛盾事件中提炼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热点问题,引导和启发他们對事件原因、影响和意义展开深刻的思考并提出有效对策。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区别于过去灌输式教学,使原本枯燥的理论更加形象化,有利于接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地与教师展开互动,共同探讨问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思维、语言表达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对案例中的核心部分要进行深刻解析,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解释和论证案例性质,使学生找准对现实事件认知分析方面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可以采用跟生活贴近的焦点案例作为讲解对象,通过案例解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从更高层面来说明意识形态领域的案例性质、分析方法和价值判断标准,这样使学生更容易认同与接受,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讲解上升到理论层面的理解,再从理论回归到现实实践。使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与学习,为他们答疑解惑,充分体现出理论的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理论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意识形态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是情感感悟和养成的教育。2016年2月,习主席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中明确提出“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理念,这一理念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能适用,同样在教育领域也能适用,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环境化人功能。

1.始终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校园文化舆论导向

高校一直以来存在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较量,这种较量与斗争因为新媒体的多元传播路径表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态势,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越发隐秘而激烈,难以监控。因此一定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坚持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校园文化舆论导向。高职院校一定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学校广播、宣传栏和学生手机等信息传播媒介,从舆论的角度,具体分析校园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和校园媒介将能够对学生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及时发现和正面揭发一些通过校园网等媒介宣传不实信息和谣言的个人和群体,消除学生的疑惑和恐慌;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人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明晰互联网思维模式,准确定位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和信息,并加以消除,拟定一些正面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标题,使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标题讨论中,从而掌握意识形态建立的主导权[3]。

2.举办多彩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阵地,主要包含文化娱乐、学术交流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三部分。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能够使学生对学术研究产生兴趣,参与到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教育的讨论中来;通过开展文化艺术节、读书活动和文艺汇演等活动,可以传递正能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和世界观。

总之,高校要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主流意识形态,首先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社会实践,对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有深刻的体会。再者,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内外总环境,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支拥有强大教育实战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朱清.增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新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0(5):80-81.

[2]肖国锋,朱友强,苏立公.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J].长江丛刊,2016(15):167-168.

[3]陈成文.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现状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案例院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样板案例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