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俊芳
【摘 要】《周礼》所包含的音乐美学思想资料对后世音乐美学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大司乐》总结了诗歌,即“乐语”。歌词的艺术手法“赋”“比”“兴”在现代古曲《关雎》中得到了体现。比兴、反复、重章叠句以及叠韵与双声等这些艺术手法贯穿这部作品。作曲家赵季平保留诗歌原有的韵律美感,糅合了现代作曲技法,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所创新,创作出具有史学意义的优秀作品,同时体现出了《周礼》中所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关雎》《周礼》《大司乐》;赵季平;诗歌;音乐美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046-02
一、《周礼》中《大司乐》音乐美学思想综述
“大司乐,既是官府名,也就是中央最高音乐机构,又是官职名,也就是最高乐官,属春官宗伯。” 大司乐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教育贵族的子弟,要用赋、比、兴、雅、颂、风这六诗来教育国子。到目前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学生学会听好的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写出了《诗经》这样优秀经典的作品。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统治者希望用好的乐舞安邦治国,万民和睦,体现了统治者已经有一定的人文关怀。《大司乐》中也总结了诗歌,“乐语”也就是歌词的艺术手法有“赋”“比”“兴”,提出音乐审美标准,反对“淫”“过”“凶”“慢”,提倡“中”“和”“庸”,概括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安邦国”“安万民”“安宾客”“说远人”“致鬼神”“作动物”等,对后世乃至于今天的音乐美学思想都有一定的现实影响。
二、声乐作品古曲《关雎》所体现的音乐美学思想
《关雎》为上下对称的四言体诗歌。“关关雎鸠”开头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出主题,引出君子对于淑女的仰慕之情,之后一步步靠近,“窈窕”采用了叠韵的手法,描绘出古代女子婀娜多姿的身材、高雅的气质。“参差”采用了双声的手法来表现荇菜的形态美,给诗歌增添了更加浪漫的色彩。双声叠韵的联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生动地描写了人物形象,使窈窕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辗转”既双声又叠韵,保持了古代诗歌清新、自然、淳朴的风格。这首经典之作,向我们展示了古代男子对于古代女子追求过程中美好、焦虑的心理变化。爱情,是个经典的主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它带给我们精神层面的愉悦,内心深处的冲动与满足都是不言而喻的。《关雎》被后世评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古曲《关雎》给我们展示出古代爱情的典范,反映出的“爱情之美正是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这就符合《大司乐》所提出的审美标准。
古曲《关雎》是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老师的古诗词作品,既有东方音乐宏大的气概与神韵,又非常细腻,能够表现人内在丰富的情感,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赵季平采用中国传统民族调式,为D羽清乐七声调式,作品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A+B+A)。
作品第一部分也就是A部分,先是以充满期待的前奏的慢慢地进来(前9小节),有娓娓道来的意味。钢琴伴奏部分用琶音,充满流动感,让这个旋律慢慢流进歌唱者和观众的心里。
第一个乐句(10—13小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前半句本就是景物的描写,作曲家用八个八分音符平静地把观众带进了这个画面,平稳的律动感,让我们回味无穷。钢琴伴奏部分运用琶音,好像一位长者要开始讲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后半句运用休止符,把古人的内敛、娇羞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好”用一个八度跳,一个切分节奏,在听觉上由远及近,把君子内心强烈的感受传递出来,用三个高低不同的音来强调君子对于淑女的仰慕已久,却不能接近的复杂心情。第一乐句演唱时要注意咬字以及情感的处理,特别在前半句又要说又要唱,休止符部分要把对于淑女的神秘感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控制好自己的呼吸,声音断,但是气息不能段断,还是流畅的。“君子好逑”中的“好”字,一字多音,要把上滑音和下滑音细腻地做到位,这个就要求演唱者要有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同时要把古诗词作品的韵味表达到位。第二个乐句(14-17小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还是这句就描写出君子晚上还在想着淑女,不能入睡,辗转难眠。这两个乐句一个是白天看见淑女,一个晚上想着淑女,表达出君子对淑女的喜欢已经达到了极致。笔者的建议还是要多朗读歌词,这样才能掌握字在口腔里合适的着力点,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感情,把这首作品准确合理地完成。
作品的第二部分也就是B部分,这一部分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个乐句(20-23小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描写出君子追求不到淑女后吃不下,睡不好,深夜里辗转难眠的情景。钢琴伴奏部分四个十六分音符为一拍,重复的伴奏音型,一小节内稠密的音符给人造成的感觉就是紧张、忐忑、不安、无奈。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君子对于淑女的喜欢、仰慕,潜在地说明了淑女有多么美丽优雅,令人心驰神往。而且下一个乐句(24-27小节)又是同样的歌词,同样的旋律。我们在生活中,只有特别重要的话才会去重复,进一步说明这句话有多么重要,它所表达的感情有多么强烈。在这首作品里也是这样的,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君子对淑女求之不得后的焦虑心情。在演唱时,可以适当加一些语气感,更好地去契合这里所要表达的纠结的感情。上海音乐学院方琼老师在古诗词演唱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方琼老师在演唱这两句时就加了一定的表演,双手加了动作,准确地诠释出君子忐忑、着急、无奈的心情。
第二部分的第三、四乐句(29-37小节),也就是就整首作品的高潮。这两句都在高音部分,也印证了这是君子思前想后的爆发,源自内心的呐喊。钢琴伴奏部分先运用柱式和弦,之后运用了琶音。表现出君子内心的坚定,对爱情执着追求的情怀。在演唱时,要注意上下拉开,用上大牙把字咬住,与此同时,这两句对于演唱者气息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演唱时要合理把握自己的气息,要平稳、均匀地运用,不能气息给的有的字多,有的字少。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演唱者有非常好的基本功,才能把这个作品完成得比较好。
第二部分的第五个乐句(38-41小节),也就是这部分的最后一句,这是最后的感叹,钢琴伴奏部分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烈、归于柔和。在演唱时需要注意的是情绪上要与前面高潮部分有较大的区别,不需要那么大的张力,需要比较温和地把这句交代给观众,在吟诵中把握行腔的韵味。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渐慢之后就是个八度大跳,這里有古诗词作品独特的韵味儿,要把握好这个韵律的美感。
作品的第三部分也就是C 部分(47-54小节),这部分是A的再现段,再次平静下来,用吟唱的方式去处理,给人平淡悠远而又憧憬的感觉。刻画出君子温文尔雅的气质,描绘出我们心中最完美、最和谐的爱情。演唱这首作品,不仅需要具有很好的专业基本功,要把这首作品分析得细致入微,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学素养,要多读经典文学作品,积累好的古诗词,细细品味。
三、古曲《关雎》与《大司乐》音乐美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通过以上对于《关雎》歌词的解读,不难发现,中国古诗词是东方音乐创作的一座宝库,诗词本身就具有韵律美的特征,对仗工整,入乐性强。通过现代作曲技法,把古诗词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正好契合了《大司乐》中的观点,诗词、音乐的出发点都是情。《关雎》是赵季平老师创作古诗词作品的典范,声乐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一座巅峰,用声乐的形式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既是民族声乐的创新,也是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古代诗歌,了解《周礼》中《大司乐》所体现的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1]引自《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蔡仲德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12-116页.
[2]引自《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增订版).蔡仲德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第53页.
[3]直爱妩.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J].戏剧之家,2016(23):44-45.
[4]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