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摘 要] 职业学校高职电工电子课程资源缺乏,为便于担任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师教学和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开展此课程学习,从校本实训资源、生命资源、信息资源、创新资源等角度探讨该课程资源应用与开发的一些做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 键 词] 校本资源;高职电工电子课程;资源应用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018-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开发与应用学校实训室、实践基地、专业师资、学生、图文信息中心、创新工作室等校本资源,合理利用和发挥它们的作用,定会给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下面结合笔者教学实际,从校本实训资源、生命资源、信息资源、创新资源等角度探讨高职电工电子课程资源的应用与开发。
一、基于校本实训资源的课程资源应用与开发
基于校内实训资源的高职电工电子课程资源的应用与开发可从整合校内实训设备、融合校内实验内容和借助校内实训基地三方面来开展。
(一)整合实训设备,服务课程教学
由于高职院校一般都采用系部管理,学校一些实训设备也采用系部使用,这就使原本就少的实验设备变得更加紧张。像笔者任教学校实施专业分设的电气工程部、机电工程部、机械工程部、信息工程部等系部,而这些系部都开设有高职电工电子方面的课程,这就使有限的设备被分散了,一些系部原来可以在实验室上的课由于设备缺乏只好变成纯理论传授课了,一些课任教师原本可以利用相关实验器材来辅助课程教学也变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给科任教师专业教学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整合校内所有实训设备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共用,有助于全校不同系部同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融合实验内容,实施项目课改
由于传统的高职教育课堂关注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为此,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理应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在感知中感悟、在感悟中掌握专业知识,最终实现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融合。
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有些章节内容,如“常用低压电器”一章像空气开关、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行程开关等基本电拖元器知识讲授,“常用电子元器件”一章像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等基本电子元器件知识讲授,可结合实训项目教学的思想采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于一体,变纯理论讲授课为理实一体化课。每讲到一个元器件知识,就发给学生一个实物让学生亲自观察结构、拆卸安装、动作模拟、检测辨别等实践操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理论部分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该元件知识真正理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步增長。此外像讲稳压电路知识时融合12V稳压电源的安装与调试,讲时序逻辑电路知识时融合学校中级考工的三路触摸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讲功放电路知识时融合考工电路OTL功放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等项目实训内容,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这种校内实验教学资源的融入和项目课程改革的推行,盘活了实训实验资源,发挥了理论课堂和实训课堂教学互补的优势,缩短了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开教学的时间,改变了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有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了教师爱教、学生乐学的浓郁教学氛围,彰显了“做中教,教中做”的专业课改特色。
二、基于校本生命资源的课程资源应用与开发
(一)利用教师资源,助推专业教学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教学组织者,建设一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对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内教师生命资源的课程资源应用与开发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整合校内不同系部但有专业特长、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研究,另一方面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如让企业师傅来校给专业教师传授专业技能,组织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切实拓宽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视野和提高实践本领,助推专业教学。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一方面改变书本教材中教师教得深、学生学习效果“差”的不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如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分析、复杂电路的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及磁路分析等完全是本科压缩版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整合不同教材中涉及电路基础、电工基础、电动机原理及控制、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等知识体系中的同一知识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实践技能要求及校内实验设备资源,编制适合高职不同专业及不同学习基础学生进行学习的校本讲义,改变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材学习用书杂、匹配度低的场面。在编制校本讲义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努力挖掘书本教材资源,积极融入教学设计情境,力争做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逐渐递进。
(二)挖掘学生资源,助推学习发展
教师如果注重挖掘高职学生这一课程资源,融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情境,可有效地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使其在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中获取知识,助推其个性发展,实现“以学定教”。
如在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电力拖动项目教学接线训练中,由于学生的技能掌握学习差异,一方面可让完成任务较快的学生对比较慢的学生进行帮扶,减轻教师人手少难以兼顾较多学生的技能指导,同时良好的生生关系会消除操作慢学生的紧张心理,加上学生之间的帮助更易把握教师讲授的专业内容,其认知的方法会更有助于操作慢学生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可在学生接线完成的基础上开展设故、排故练习,引导其对所完成的线路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这些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做法加深了学生对电拖接线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深刻理解,开阔了其知识眼界和思维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助推其学习发展。
三、基于校本信息资源的课程资源应用与开发
现在的课堂应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那么,如何在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挖掘校本信息资源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教材自身及学校图文信息网络等信息资源入手。
(一)挖掘教材资源,辅助课程教学
电工电子课程是一门专业很强的课程,由于專业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学生一时也搞不清楚,教学中如果注重应用与开发一些图片、动画、仿真软件等信息资源,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辅助教师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涉及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接触器按钮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顺序控制电路、星三角控制电路等电拖部分的线路原理知识,学生对纯文字的空洞描述缺乏具体理解,为此教师可通过Flash动画及3D仿真模拟这些电路的工作情况,这种直观形象的电气控制动作模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线路的原理理解,降低学生对其的学习难度。此外,可利用单片机学科所用的Protus仿真软件对课程中电子线路部分相关电路工作原理进行虚拟仿真,通过动态过程来展现其抽象的物理过程,这种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的仿真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生动的过程图景,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真正实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和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降低学生思维理解的难度,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
(二)借助信息平台,服务课堂教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科技知识产生。就拿高职电工电子课程来说,书本教材上编写的一些知识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有些新的电子产品或新的电拖元器件教材中可能不会涉及,但作为传播专业知识的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脉搏,及时把新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时可借助具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图文信息中心,通过介绍图书馆科技书籍或在课上可利用广泛信息资源的互联网络直接通过教室连通的互联网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此外,像一些高职院校的网站内含一些课堂实录及实验视频,教师可先下载放到学校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让学生自己登录观看进行自主学习,或引导学生课后利用互联网络下载自行观看,从中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的能力。
四、基于校内生活资源的课程资源应用与开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高职教育作为国家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
借鉴创新意识,服务课程教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学校每年都有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创新工作室每年都发动和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创新比赛,其中不乏有一些优秀的创新作品,如果我们能从中找出与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相关的创新作品,从中借鉴其创新理念和做法,融合到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极大的帮助。如在许多电子创新发明中,学生都是先实验用面包板、插线及相关元器件来探究设计电路功能,这种探究成本低、效果好,具有较大的创新性,教师可把这种做法用到课程的电子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探究,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像实训中用矿泉水瓶缠绕导线、用元件纸盒放电拖接线用的号码管和线夹插针、用废纸箱放置实训中废弃导线等学生身边的实例均可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和学生节约意识的培养。
研究表明,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效益。让我们积极应用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使学生深切感受这一资源运用带来的学习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邢江勇.“电工电子技术”立体化教材建设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8).
[2]刘文革.高职电工电子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时空,2009(12).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