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赛教融合”模式的高职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19-01-06 02:13傅子霞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大赛技能

傅子霞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布局的大力调整,装备制造业发展迅猛,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赛教融合共同促进人才技能水平提升。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教学改革;赛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064-02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一大战略举措,其“三步走”战略更是把技艺精湛、种类齐全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提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支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之一,更加凸显职业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各高职院校大力进行专业教学改革,高度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将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积极探索“赛教融合”模式。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技能竞赛的助推作用,将技能竞赛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升专业人才技术技能水平,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研究。

一、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现状

(一)技能大赛现状

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大赛是教育部制定的提升人才技术技能水平的一项顶层制度设计,旨在建立广泛的教育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导向机制,由此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新机制;大赛涉及职业教育大部分专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机制,从而寻求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现代学徒制制度;大赛紧密对接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建立了教师队伍发展、实训条件建设等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匹配机制,不断摸索切实可行的校企融合制度。

总体来说,技能大赛在制度设计上是高瞻远瞩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近几年来,技能大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要求高。“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充分说明职业技能大赛是全国高职学生最高规格的赛事,代表的是职教领域专业技术最高水平。(2)培训周期长。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分省赛和国赛。以湖南省为例,每年十二月份组织省赛,选拔优秀团队参加第二年五月份的国赛。从省赛训练开始,到国赛完成,历时近九个月,周期长。(3)受众规模小。高职学生技能竞赛是一项综合性的比赛,一般由2~3名学生组队参加,每个项目每个学校都有名额限制。因此,参赛学生都是优中选优,参赛学生人数占专业学生人数比重小。在参赛学生的培训上,大部分院校都是不遗余力地实施精英教育。(4)设备成本高。装备制造类学生技能竞赛一般都是依托企业,采用专用的竞赛设备和平台进行竞赛。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竞赛设备相对于普通实训设备来说,价格偏高,且是大赛指定的专用设备。

(二)专业教学现状

现有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大而全,忽视了学生的基础以及“实用、够用”原则。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装备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都遵循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课程开设时间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时间一般都在第四、第五个学期。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一般为大三学生,其在参赛训练的时候,部分涉及竞赛内容的课程还没学完,有些甚至还没有开始学,导致训练的难度加大。

1.课程内容不合理,不能适应技术的更新换代及产业升级需求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装备制造类专业由于缺乏企业调研,在遴选课程内容时,主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技能的实用性。如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机床电气控制、传感器、PLC技术、单片机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等,部分内容存在理论过深而应用性不足,内容重复交叉、严重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等情况。技能大赛所涉及的知识、技术技能都代表着本专业领域前沿的技术和技能,而学校所授知识、技能与之匹配度不高。

2.课程教学模式单一,课程实施效果较差

传统的高职课程实施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导,采用“灌输式”教学,部分教材脱离实际。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实施,有部分课程已经实施了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但这些项目、任务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与技能大赛综合式的竞赛任务相差甚远,缺乏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综合教学资源库。

二、赛教融合,促进专业教学改革

基于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现状,结合技能大赛特点,将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學无限融合,多途径、多唯度地实施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赛教融合”理论,搭建平台,构建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探索教学资源建设新路径和新举措,建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搭建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双向互通的桥梁,发挥技能大赛的纽带作用

1.建立“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协同共建机制

在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学校主导,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不断优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结构,完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功能,开展持续、大范围的教改实践。

2.建立技能大赛倒逼专业教学改革的反馈机制

技能大赛涉及新技术、新要求代表着该专业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将大赛项目涵盖的技术规范、岗位要求等反馈到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指导教师精准确定专业教学目标,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将“以赛促改”落到实处。

3.建立互通共享的教学资源建设与转化机制

融合技能大赛各项技术技能,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集大赛与教学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搭建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建立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学资源平台作用,将教学资源应用到技能大赛训练和专业教学中,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应用和转化。

(二)构建“能力递进、岗位对接”的“3+X”课程体系框架,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

1.以技能大赛和企业岗位需求为风向标,构建“能力递进、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框架

深入剖析技能大赛涉及的技术技能要求,结合装备制造类企业的主要职业岗位需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高职学生现状,运用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构建“3+X”模块式课程体系。“3”指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涵盖专业技术技能、人文素质、企业文化和岗位实践等知识和技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保障学生的基本就业要求。“X”即技能大赛课程模块,涵盖装备制造类各项学生技能大赛技术技能、职业素养要求,满足学生技能大赛知识、技能、素养训练需求。“3+X”模块式课程体系渐次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既紧密对接装备制造产业岗位需求,又能兼顾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整体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2.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

基于“3+X”模块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分类开发相应课程。依托校企合作装备制造类企业,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依托技能大赛平台支持企业,结合装备制造类各类大赛规则,分析大賽赛项对知识、技能的共性和个性要求,开发技能大赛模块课程。

(三)建立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学共融互补的组织形式

1.制定有利于技能大赛训练实施的教学进程

遵循能力递进的教育理念,先简单后复杂,先单项后综合,将课程体系中的各模块课程按照技术领域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是否是大赛赛项课程等进行编排,共融互补,合理地分配到五个学期中,力求在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时,相关课程都已经学习完成。

2.建设满足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训练需求及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赛项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建设专业实训实验室。充分发挥专业基础实训室和综合实训室的作用,按技能要求训练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借助技能大赛设备平台,将专业技能先单项训练后综合训练,既能运用到专业教学中,又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参赛学生。

技能大赛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引领专业技术技能的发展方向,代表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前沿阵地,专业教学改革关系到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赛教融合,不断推进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黄梅娟,康文慧.赛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究[J].名师在线,2016(4).

[2]孟红霞.“赛教融合”模式下VR虚拟现实方向课程教学实践改革[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

[3]聂爽爽.技能大赛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赛教融合,赛融于教”教学改革探索[J].电子世界,2018(4).

[4]徐瑾,庄春.“赛教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J].轻工科技,2019(5).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大赛技能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拼技能,享丰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