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不应被利所缚

2019-01-06 02:13宋泓毅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小利救人眼光

宋泓毅

志愿者被质疑“作秀”,支教者被质疑“镀金”,变形记被质疑“炒作”。时代在发展,但人们似乎已习惯了用世俗之眼来看待身边的一切,用功利之心衡量外在的世界,更有高举“为己奉献”大牌的人,招摇过市,大放厥词。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的欲望也随之逐渐膨胀。“利”似乎已经浸入人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着我们行为举止,甚至连人的本性——善良,也已被困其中。

自古人们就议论行善与回报的合理性,但是哪怕是圣贤也不能完全理清二者的关系。孔子的学生奋不顾身地救起一个小孩,而后接受了小孩父亲一头牛的馈赠。一时间“吃瓜者”议论纷纷,在“善”与“利”二字之间难以平衡,而今“利”字当头的情况下,争论只会更为激烈,最后让此事尴尬收场。

以贵重财物作为回报不应当被提倡,无论是多大的恩情。若此类新闻频频出现在公众眼前,势必影响一些人对行善的理解。在拜金主义的扭曲下,救人不再是救人,而是在挣钱。这样一来,施救者与被救者之间似乎就套上了一个利益链,“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向产业化发展,变成“见钱勇为”“奋只为财”。一部分人的善良变成了对利益渴望,剩下的一部分人则在别人势利的眼光下小心翼翼地藏好自己的善良,以免被充满恶意的揣测和言论所伤。正如春秋时子贡赎人的难题,人们按规定报账都可能被视为品格低下,那么人心中的善良,岂不是一种为利所缚的善良?这样发展下去,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眼前的小利,那么,社会的温暖与凝聚力又来自何方?前进的动力又来自何方?

好在,我们的身边仍然充满了人情味,充滿了对善良本真的赞扬与追求。海岛医生王珏化名“兰小草”,给急需帮助的孤儿寡母匿名捐款,每年2万,坚持了15年。他用善良为一座城市留下丰碑,芳香无尽。消防英雄杨科璋,一个生命永远停留在27岁年华的英雄,在灭火救援中为保护一名两岁的孩子,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这个世界因为他们,善良的温度在传递,我们因此而被温暖,社会因此而凝聚。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坚守善良,放开眼光,不让眼前小利蒙住视线,蒙住未来。当我们的善良从利益中脱困的那一刻,我们就更接近“大同”,国家将创造更多奇迹,百姓将更加幸福。

幸福感不仅来自于物质的满足,更来自于精神的充实。让善良从利益中脱困,让助人之心变得纯粹,让善良成为民族、国家的风尚。

【作者系湖南省醴陵一中589班学生,指导老师:李克月】

猜你喜欢
小利救人眼光
“熊猫血”大哥的第71次救人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为什么海豚会救人
进城记
刮目相看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妙计救人
Dare to stand out
“我请你吃屁”
夫妻打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