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了一个“燃烧理论”,他认为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靠近火就燃烧起来的,属可燃性物质;二是接触到火也不会燃烧的,属不可燃物质;三是在自然状态下燃烧起来的,属自燃物质。据此,人也可以分为三种:自燃的人、可燃的人、不可燃的人。自燃的人,每天把自己烧得通红;可燃的人,虽然自己不会主动燃烧,但可以被点燃;不可燃的人,有了火种,也燃烧不起来。
对材料中所提出的观点,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原文呈现
点燃自己 照亮别人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热情如火,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也有被前一种人感染,开始奔跑的人;还有一种人,他们始终不受影响,冷漠而执于一念。这三种人很好地对应了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燃烧理论”中的三类人:自燃的人、可燃的人和不可燃的人。
可燃的人,虽然最初也是身在迷茫中,但后来由于被自燃的人点燃,最终也点燃了自己。不可燃的人冷漠无情、无动于衷,再多的火焰也无法点燃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他们犹如冰冷的石头,沉默而固执,麻木的脸上挤不出一丝笑容。【先讲不可燃的人,再讲可燃的人,这样更好些。】
我们当然不能成为不可燃的人,但也不能满足于成为可燃的人,我们要升华自己,成为自燃的人,毕竟这个社会总是需要先有火,然后才能承接火、蔓延火。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抹火焰,也会燃成一片辽阔的火海。
自燃的人总是积极主动地燃烧自己,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的人,就像高尔基笔下的丹柯一样。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当大家困在黑暗的森林中不知所措的时候,丹柯却提出倡议:由自己领导大家逃出森林。然而前行的道路却困难重重,茂密的森林就像有人指挥似的,常常阻挡族人前进的道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人们开始不信任丹柯,并把怨气都发在丹柯身上。当族人们在黑暗中迷惘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族人走进森林。当族人们都在质疑他时,他把自己那颗燃烧的、给周围带来光与热的心拿了出来,驱散了阴冷与黑暗,最终带领着族人们走出了森林。【这段文字叙述得很啰嗦,过于详细,并且缺少例后的议论,犯了以叙代议的毛病。】
还记得“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吗?他一生都在燃烧自己,竭尽所能使楚国走向强大。虽然有人不理解,有人嫉恨,有人反对,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楚国的未来。还记得那个为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四处奔走的孔子吗?为了传播自己的主张,他生无所息,即使到处碰壁,也在所不辞,他燃烧着自己,只为能让“仁礼”之花开遍中华大地。还有那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毛泽东,他们都是燃烧自己的人,同时又点亮了别人。【这里所用的都是比较陈旧的、滥俗的素材,屈原、孔子、杜甫、范仲淹、谭嗣同、毛泽东等都是套话作文中常用的材料,是俗套化素材,缺少新颖和活力。】
翻开厚厚的史册,我们看到了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从屈原到杜甫,从陈胜、吴广到黄巢、洪秀全,从商鞅、王安石到谭嗣同、史可法,从霍去病、岳飞到文天祥、林则徐,他们都是“自燃”的人,他们点燃了别人,点亮了世界。鲁迅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素材有重复,主题突出不够,要进一步展开议论,深化主旨。】
记得三毛曾经说过:“燃烧一个人的灵魂的,正是对生命的爱,那是至死方休。”【匆忙作结,点题不够。】
问题诊断
这篇文章的缺点比较明显:一是素材上的问题,特别是第5段,所运用的都是陈旧滥俗的素材,没有一点新鲜感;二是在说理上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犯了以叙代议的毛病。如第4段关于丹柯的故事,叙述得太详细,后面又没有议论加以升华总结,分析说理不够充分。还有第6段素材有重复,在叙述后缺少议论升华点睛之笔,说服力不是很强,文章整体上让人感觉不是很完整。
升格策略
针对以上诊断,我们在对文章进行升格时,要在保持整体思路的前提下,重点是对文章的第4、5、6段进行调整。第4段需要精简例子,加强议论,做到叙议结合。第5段所运用的素材太陈旧,需要调换新的素材,最好是当今时代的新鲜素材。例子精简一些,使叙述更简洁、凝练,同时,应加以点睛之笔的议论,升华主旨。
化蝶之作
點燃自己 照亮别人
◎卢一锋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热情如火,他们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也有被前一种人感染,开始奔跑的人;还有一种人,他们始终不受影响,冷漠而执于一念。这三种人很好地对应了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燃烧理论”中的三类人:自燃的人、可燃的人和不可燃的人。
不可燃的人冷漠无情、无动于衷,再多的火焰也无法点燃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他们犹如冰冷的石头,沉默而固执,麻木的脸上挤不出一丝笑容。可燃的人,虽然最初也是身在迷茫之中,但后来由于被自燃的人点燃,最终也点燃了自己。
我们当然不能成为不可燃的人,但也不能满足于成为可燃的人,我们要升华自己,成为自燃的人,毕竟这个社会总是需要先有火,然后才能承接火、蔓延火,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抹火焰,也会燃成一片辽阔的火海。
自燃的人总是积极主动地燃烧自己,将其活力和能量分给周围的人。就像高尔基笔下的丹柯一样,当族人在黑暗中迷惘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族人走进森林。当族人们都在质疑他时,他把自己那颗燃烧的、给周围带来光与热的心拿了出来,驱散了阴冷与黑暗,最终带领着族人走出了森林。丹柯就是这种自燃的人,而自燃的人心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理想,所有的挫折困难都只能是他们的垫脚石。他们带领着身边的人大步向前。他们也不畏惧别人不认同的目光,他们用力地燃烧自己,流尽最后一滴血,用火光诠释着自己的生命信念。
一心为国铸“核盾”的林俊德,我国首次进行氢弹试验,他临阵受命,最终研制出高空压力自记仪,为我国飞机投放氢弹安全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之后30年间,林俊德不断攻坚克难,共计参与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他的一生都在燃烧自己,奉献自己,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停止工作。将自己30岁年轻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的黄文秀,一心惦记着父老乡亲脱贫,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她在不停地燃烧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她把青春和热情献给了父老乡亲,她将满腔热血洒在了这一片贫瘠而浑厚的土地。
翻开厚厚的史册,我们看到了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从陈胜、吴广到黄巢、洪秀全,从商鞅、王安石到史可法、谭嗣同,从霍去病、岳飞到文天祥、林则徐,他们都是“自燃”的人,他们点燃了别人,点亮了世界。鲁迅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因为他们在“自燃”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因为他们在“自燃”中点燃了人们的信念,因为他们在“自燃”中获得了生命的永恒。
记得三毛曾经说过:“燃烧一个人的灵魂的,正是对生命的爱,那是至死方休。”带着你的爱与热情投入生活吧,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世界会因你而美好!
【作者系浙江省路桥中学学生】
升格点评
升格之后,文章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头从现实生活中引出三类人,然后简单介绍各类人的特点,接着重点阐发“自燃的人”的特点与价值。作者以高尔基笔下的丹柯为例,进行全面分析,深刻论证“自燃的人”所具有的热情与信念,以及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增补了林俊德和黄文秀这两则时鲜素材,使得素材运用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时代性,同时,列举出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揭示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最后,借助三毛的话进行总结,进一步彰显了主旨,简洁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