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子繁育管理新思路探索

2019-01-06 17:45李春盈齐建双2武素勤张建周
种子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种源小麦种子

李春盈, 齐建双2, 刘 明, 武素勤, 张建周, 罗 鹏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郑州 450002;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郑州 450002)

摘 要:当前小麦种子繁育门槛低,从业人员技术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农村劳动力紧缺,繁育地块田间去杂难度大、成本高;品种繁殖材料代数高,纯度普遍降低;繁育种子数量严重与市场脱节,丰收年份繁育基地出现低价倾销行为,严重扰乱种子市场,损害种子企业的利益。本文根据小麦种子繁育管理的这些突出问题,提出育种家每年提供基础种源,种子企业扩繁3年后投入市场,抬高繁育门槛,降低扩繁代数,提高育种家种子纯度,不断完善繁育档案,引进第三方检验机构介入管控小麦繁育质量等新的繁育管理新思路,对提高小麦种子的繁育质量,维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保障企业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我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产量占粮食总产的20%以上,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小麦总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河南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建国以来,河南小麦品种已实现了9次更新换代,全省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713.5万t,增加到2011年的5 542.5万t,62年增加了6.8倍。平均单产则由46.2 kg·(667 m2)-1提高到374.8 kg·(667 m2)-1,增长7.1倍。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因素,小麦种子繁育则是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的关键环节[1]。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种子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小麦种子繁育技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种子繁育程序,使小麦种子的繁育管理程序化、科学化。具有代表性的种子繁育程序有最初的三圃制、两圃制、一圃制发展到了陆作楣[2]提出的株系循环法,张万松等[3-5]提出的四级种子繁育程序法和姜书贤等[6-8]提出的一圃三级种子繁育程序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实际小麦种植繁育生产中,无论是哪种生产程序,都因技术难度大,周期长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出现了杂、乱、差的局面。如何做好小麦种子的繁育管理,持续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具有品种优良特征特性的种源,使繁种单位或个人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繁种成本,保证市场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满足种企推广需求和市场要求,这是种子企业以及繁育单位最关心的问题。因此,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和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套新的思路,以期为小麦种子繁育提供参考。

1 小麦种子繁育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繁殖材料代数偏高,纯度低

种子繁殖通常应该是育种家种子直供繁殖,但在实际生产中,一方面由于育种家种子保纯及繁育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生产周期长,很难满足种子企业快速推广品种的需要;另一方面育种家的主要精力在新品种培育上,同时受试验土地、科研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繁育大量的育种家种子。所以,种子基础种源在品种转让时就直接交给种子企业,由经营企业自行对繁育材料进行选择和保纯,有些企业建立了基础材料繁育基地,但因为保纯繁育技术掌握不好,选择标准不一,致使品种走样,种子纯度出现严重退化和变异[9];有些企业在这些方面重视度不够,没有建立基础材料繁育基地,每年仅从自己众多繁育基地中选出自己认为好的一批种子作为下一年度的繁育材料,导致繁殖材料代数偏高,纯度大大降低。

1.2 去杂用工成本高,经济效益差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增加,农村青壮劳动力减少,依靠田间去杂保持和提高品种的纯度已经很难实现。另外现在人工劳动力成本高,代繁企业考虑经济成本,在去杂方面不想投入过多的人力,导致去杂标准降低。而且,种子繁育质量监控一般由种子企业自己负责,种子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也许会对代繁单位或个人放松监管力度。无论新老繁育基地至今还都普遍存在着“腰挂一袋,手拿一剪”的现象,去杂过后,一马平川,结果看似比较理想,种子质量实际情况令人堪忧。

1.3 繁育门槛低,从业人员多,监管难度大

小麦是常规作物,农事操作简单重复,繁育门槛低,参与到这个行业的人员良莠不齐,各行其道,我行我素,监管难度大。这就造成了繁育的种子量严重与市场脱节,特别是畅销品种,生产严重过剩,种子企业回收数量有限,繁育单位或个人为了销库存,争相低价倾销,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使种子企业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2017年,河南小麦丰收,种源充足,多数繁育基地自行低价出售种子,严重扰乱了市场,使不少种子企业造成种子积压,损失惨重。

2 探索建立有序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新思路

2.1 育种家每年向授权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基础种源,再由企业扩繁后投入市场

在小麦良种繁育上,从育种者种子开始,所有繁育程序都要严格控制世代,才不会出现混杂退化问题[9-10]。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认为育种家应当每年向授权单位提供一定数量的基础种源,再由种子企业连续扩繁3年后投入市场,可以有效避免扩繁代数过多而使品种退化。毕竟育种家对自己育成品种的特征特性最熟悉,由本人直接生产的育种家种子质量最优,具有公认的权威性[11]。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育种家的知识产权,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小麦产业更好的发展,也避免了种子企业在提纯复壮中因技术和偏重点不同而使品种走样,导致品种退化。根据实践经验,育种家每年仅需提供不低于50 kg的基础种源就可以满足企业繁种的需要。该基础种源数量对育种家而言,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就能得到。种子企业设立专门的繁育基地直接对基础种源进行扩繁,具体操模式作如下。第一年稀播种植,由种子企业派专业人员严格把关,防止机械混杂;能收到4 000~5 000 kg优质种源。第二年继续稀播种植,播种总面积控制在30~40 hm2,管理与第一年相同。第二年收获的种子可以根据企业市场销售计划进行第三年扩繁;第三年扩繁收获后即可大量供应市场。通过这样的操作模式,不仅可以保护育种家的知识产权,严格控制基础种源的质量,最大限度地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而且降低了企业操作的技术难度,减少去杂工作量有效降低种子繁育成本。

2.2 建立完善的种子生产档案和基础种源来源、繁殖档案,保持档案的连续性和唯一性

市场的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是分不开的。2004年修订的《种子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商品种子生产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档案,载明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内容;第三十六条规定种子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经营档案,载明种子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而在2015年修订的,2016年1月1日执行的新种子法中关于种子档案则只有第三十六条规定,种子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和保存包括种子来源、产地、数量、质量、销售去向、销售日期和有关责任人员等内容的生产经营档案,保证可追溯[12]。可见,现在的档案建立只是停留在种子当年的生产和销售档案两方面,是种子的经营档案,没而有把基础种子来源和质量作为重点进行建档。档案的建立制度需要完善,应把育种家每年供种信息作为重点来统一建档,该信息应包括育种家种子品种名称,繁种数量、供给方向(必须是其授权单位)。在种子企业办理某品种种子生产证时,应提供该品种育种家种子档案号;其次,对应品种授权种子企业应当记载保留育种家种子连续三年的繁育档案,保持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性[13]。

同时,把这些繁育档案号码组成该企业该品种唯一的“身份证”号码,印刷在包装袋子上,作为市场执法和监控的必要依据。从而约束种子企业必须每年从育种家手里取得基础种源;而且也从根本上杜绝了非法经营,保护了品种权,维护市场秩序健康有序发展。

2.3 建立繁育基地检验第三方机构,严禁企业自我检验

2016年9月14日,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印发的《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我国在良种科技攻关和种业发展方面管理部门多,种子管理站、农业执法大队以及植物检疫等部门各司其职,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另外,种子企业为了保证种子的供应量,规避气候灾害,大多选择多区域繁殖。异地跨区域繁殖现象给农业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管带来极大不便。因此,目前实际对小麦繁育的管理,多依赖种子企业本身。当前种子法规定各种子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田间检验员,目的在于期望企业能够拥有专业人员把控好种子质量关。但种子繁育的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同一个品种,两家不同的繁育基地,执行的标准也不同。主要是因为:1) 种子企业对质量要求标准不一,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而非国家规定的标准;2) 种子企业的基础种源质量不高,去杂任务大,代繁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而种子企业不愿全部承担这部分成本,实际解决的办法就是降低去杂标准;3) 代繁单位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每个单位要求标准不统一,导致去杂水平差异较大;4) 现在人工费用高,农村青壮劳力少并且不愿意做去杂工作,去杂人员都是由妇女和老年人组成的,去杂速度慢;5) 去杂工作开始时间晚,接近小麦收获时间才开始去杂,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按照标准严格去杂,费工费时完不成任务,这也促使代繁单位降低去杂标准。因此可见,影响种子质量的关键在于种子企业是执行自己的标准而非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为了避免企业自我检验执行标准降低,我们可以借鉴其它行业在质量方面的管控方法,小麦种子质量的田间检验也应由第三方机构完成。例如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美国的做法是种子生产质量由专业的质量认证官去田间进行检查[14]。因此,第三方机构必须独立于管理部门和种子企业之外,具有质量检测资质功能,能对自己的检验结果负责。只有这样,第三方监管机构在对繁育基地进行田间质量检测时,才能够公正客观地对繁育基地做好记录和质量管控。

2.4 提高繁育门槛,代繁单位(个人)代繁种子均需进行备案

无论是种子代繁单位或个人,均需提供代繁合同、品种授权书、繁育基地安排计划书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等相关材料去农业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并要求代繁单位或个人做好种子流向档案,有效控制代繁的种子流向委托单位或者具有该品种经营权的种子企业的其他单位或个人。没有代繁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从事种子繁育工作。从源头上控制繁育种子量,把控种子流向,防止代繁种子低价进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

3 结 论

小麦种子繁育质量直接影响小麦品种在生产上的表现,保证小麦种子的繁育质量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关键途径。本文从小麦繁育管理的实践出发,针对目前小麦繁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有序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提出:育种家每年向授权企业提供一定数量(不少于50 kg)的基础种源,再由企业扩繁3年后投入市场;建立完善的种子生产档案和基础种源来源、繁殖档案,建立繁育基地检验第三方机构,提高繁育门槛等新思路。对健全小麦原种生产基地的管理规范化、种子质量标准化、检测程序制度化,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小麦种子,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种子的繁育管理还需要管理机构、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共同努力,做好衔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有效地保证农民真正用到纯度高、性状优良的种子,种子经营企业才能充分利用品种的优良性状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种子市场也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的根本利益不受到损害。

猜你喜欢
种源小麦种子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刍议香合欢形状特性及生长差异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苦楝不同种源生长分析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不同种源花榈木种子性状和苗期生长特性比较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哭娃小麦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