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永政,王 婧
(1.甘肃省崇信县畜牧兽医中心,744200;2.甘肃省灵台县邵寨镇畜牧兽医站,744404)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又名猪流行性脑脊髓炎、猪传染性麻痹、猪捷申病(因最初发生于捷克的捷申城)、猪病毒性脑脊髓炎、猪脑脊灰质炎等是一种地方流行性的病毒性脑膜脑脊髓炎。
病原是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直径25-30毫微米,现已知有三个亚型,其抵抗力可能是兽医病毒中最强的。本病毒在PH2.5-13时,在15℃经15d 仍稳定,5%石炭酸两天以上、0.5%石炭酸85天以上、盐水浸泡30天以上、熏制2天以上、阳光照射3小时以上、干燥23天以上、腐败6天以上、50%甘油20个月以上,本病毒仍可能存活;但对热及福尔马林抵抗力低。组织中的病毒于70℃半小时以内、提纯的病毒60℃20分钟内可被杀死,而0.15%福尔马林短时内即可杀死。病毒在木头、麦秸、干草以及护理病畜的工作人员的衣物上,能保持很长的时间。
无论是天然发病或人工感染,都只有猪和野猪才有易感性。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然乳猪发病最多,断乳后小猪及架子猪次之,成年猪最少。发病与性别、品种无关。多半发生在寒冷、天气潮湿并多变化时。
病多散发,偶尔也在猪群中流行。气候骤变、猪群受惊扰时,发病数会增加。当通风不良,粪尿集聚,猪含空气中氨浓度高时,猪的鼻粘膜受刺激发炎,更易感染本病。病原由鼻粘膜侵人。混在饲料、饮水、土壤表面的病毒,随液滴或尘埃吸入,穿过鼻粘莫沿嗅神经侵入中央神经系统而致病。潜伏期3-30d,平均14-15d。
疾病特点为神经症状,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
1.1 急性型:一般有短期前驱症状,如萎靡、减食或停食,有时呕吐、便秘,体温升高(可达40℃),继以短时兴奋(表现为不安,易受惊)。接着出现神经症状,如行动不稳,转圈,无意识地向前冲或向后退,或呈犬坐式。与此同时,病猪磨牙,眼球有节律性的并且是不随意的震颤(眼球一翻一翻,多半是两个眼球同时翻,但也有一个眼球震颤的)。有人认为眼球的这种震颤,是本病明显而特征的症状。
1.2 亚急性型:一般体温及食欲无变化,而出现阵发性左右摇摆,有的在吃乳时也是这样。两三天后,神经症状更明显,如站立不稳,痉挛、视力障碍等。以后出现麻痹、昏迷,也有突然发生后肢或四肢麻痹、头颈肌肉痉挛的。病期多为6-8d,死亡约20%,但完全康复的很少,多转为慢性或遗留有上述的神经症状。在某部肌肉或后躯肌肉麻痹后,完全康复是极个别的。
1.3 慢性型:病状不很显著,主要表现是减食,行动缓慢,起立有困难,背部软弱无力,体温及大小便都正常。以后慢慢发展为后肢麻痹,有时前肢也伸开躺下。病猪逐渐消瘦,精神菱顿。病期长者可达一个多月,死亡约20%。
无肉眼可见的特殊变化。脑组织充血,个别有水肿。脊髓灰质现红色,以腰部脊髓更为明显。呼吸道及消化道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炎症。在长期麻痹的病例,可能见到肌肉萎缩。
在具有继发性病变的病例中,可见到肺炎病灶。胃粘膜水肿,并形成皱壁;肠粘膜也形成纵行或斜向的皱壁,随着病程的发展,皱壁先呈红色,后呈褐色,在慢性病例则呈灰色。
初发生此病时,有时可能疑为非典型猪瘟或出败等,但当用猪瘟血清或出败血清治疗时,均告无效。根据过去经验,有下列情况时,可疑为猪脑脊髓炎,尤其是在疫区:(1)疾病只在猪群发生,幼猪更易感;(2)病的特点为出现神经症状,有渐进性脊髓麻痹;(3)无肉眼可见的特殊病变。
本病为猪所特有,传染来源是患病或带毒的猪,所以在无此病的地区,只要不引进病猪或带毒猪,就可以避免此病。
在疫区,要将病猪(以群、窝为单位)隔离,用热或福尔马林消毒猪舍及用具等。注意防止气候突变、受惊受扰。猪舍要通风良好,无粪尿积集。对病畜可试用下列药方:
4.1 中药方剂:蜈蚣10g、全蝎15g、僵蚕40g、辰砂5g、虫蜕15g、冰片5g、天麻40g、南星10g、附子8g、川乌10g、桂皮15g、细辛15g、藿香15g。熬水灌服三次。(治则:镇静安神,通关开窍)。
4.2 西药方剂:乌洛托品4g、氯化铵4g、酒精4ml、蒸馏水30-40ml混合溶解,高压灭菌,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三日,同时,口服溴化钾4g、溴化钠8g、碘化钾8g、水50-100ml,每日1-2次,连续三日,另每4h肌肉注射青霉素20万单位。(治则:强心解毒,防止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