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玮 郭 毅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100)
广东理工学院高要校区,原名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正式更名为广东理工学院。地处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祈福大道,占地面积60hm2,校内设有科技广场、振华楼广场、镜恩湖等,建筑楼共38幢,其中13幢实训教学楼、24幢宿舍楼、1幢体育馆,分东西校区,呈线型分布。校道沿途绿树成林,虽然树木仍未长成参天大树,但能自成绿荫,绿化地面积大,环境宜人、山清水秀。
校区内的绿地面积大,绿地缺乏专业的规划,使用至今,植物配置主要以草地搭配乔灌木的种植形式为主,景观单一。同时,因绿植和使用主体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绿地使用率低,仅仅作为空间的调色工具,多处绿地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和利用,无相应的配套设施或是配套设施不能满足使用主体的需求,导致出现空间浪费、空间层次单调等问题。景观的种类配备多样化却无实用之处,部分绿地规划对人的行为关注不足,绿地上有可让师生用于学习活动的小空间,也有让人驻足游憩、交流的人性化空间,但这类空间少且分布不均匀。
校内建筑楼分为综合服务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服务区、宿舍区等,各区有多个建筑楼组成,但并没有紧凑分布,如实训区就有4幢建筑楼,分别是7号楼、8号楼、9号楼和32号楼,零星分布。由于校内绿化千篇一律,每个分区缺乏标志性景观风貌,以致无法区分。不管是校内师生,还是校外参观人员,普遍比较难以找到除自己宿舍楼或教学楼之外的建筑楼。绿地只有模式化、随意化,且忽略了主体需求的校园景观导致校园景观的单一性。没有明确的空间分布,造成景观空间混乱,在校师生既难以与校园景观甚至是校园文化产生共鸣,也难以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
校内植物配置主要以草地搭配乔灌木的种植形式为主,很少引入其它种类的植物,植物配置单一,造成了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单一。加之季相变化不明显,植物营造空间类型明显不足,以致观赏功能受到影响,同时,景观缺乏个性,难以与学院文化相联系,无法实现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植物配置过于缺乏层次,景观极其脆弱,脆弱的生态系统也无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无法实现景观功能的多样性以及人性化,容易导致学校后期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弥补景观带来的不良影响。
气候的变化可以丰富植物配置种类,而丰富的植物配置种类可以带来丰富的视觉效果,增强校园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满足师生对环境质量的需求,愉悦身心,促进校园师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师生们创新创造灵感等。在广东理工学院高要校区,除了乔灌木外,还可以引进其它种类的植物,如四季不同的花卉,包括杂交石竹、繁星花、四季海棠等生命力强、生长周期长的花卉,还有容易生长且容易管理的竹子等。翠绿挺拔的竹子,可以传递出积极的校园精神,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出“高风亮节”的校园氛围,让景观成为校园的名片,表达学校的校园文化。
大学设有教学区、宿舍区、办公区、活动区等,不同的区域若能用景观加以区分,不仅能丰富校园环境的可观赏性,还能加强景观的实用性。众所周知,景观除了观赏性、装饰性外,还可以通过系统化管理,使其标志性、艺术气息、趣味性更加强烈。在广东理工学院高要校区教师公寓旁有种植有鸡蛋花树,但数量不多,可以加大种植力度,让鸡蛋花树成为教师公寓的景观标志,方便师生区分。同时,因鸡蛋花晒干后泡茶,其茶性有治湿热下痢和解毒润肺的功能,恰好适合长时间用嗓的教师。这样做充分发挥了鸡蛋花树的观赏价值,增强了鸡蛋花树的实用性,实现景观功能多样化。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空间,学校可以配置不同的植物形成不同的景观,在校道上种植既能美化环境,又可降低噪音的植物,避免教学区的教学工作或生活区的生活作息受到影响。
在垃圾处理场附近种植可以减少辐射影响,净化空气的植物花卉,如女贞等。一方面解决了建筑物混乱无特色,难以区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校园景观更具价值,打造校园更加完善的软硬环境,满足校园师生对环境品味逐渐提高的需求,引起师生们的认可感和共鸣,实现景观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既能承载校园历史文化,又能促进校园文化结合现状及发展趋势得到完善和升华,不仅能增强校园环境的美感,还能增强校园师生及外来参观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新时代下的校园景观应结合生态文明、现代化发展,以开放的姿态,营造出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广东理工学校高要校区可增加学校历史文化的展示区,以枝盛叶茂、瑰丽奇美的植物,如红花檵木等加以点缀,一则美化校园单调的景观,二则寓意学校和学子能欣欣向荣,前途无量。同时,可以增加传播校训的景观,以盆栽的形式展示“修德、求是、笃行、创新”的校训,让师生难忘,让校园景观风光无限。
新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发展潮流之一,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融入创新主题,充分发挥创新性校园景观对校园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利用校园资源,如硬环境中的假山置石、水景等,加以设计,使其成为校园景观中的一大特色。广东理工学院作为理工科学校,科学和技术的融合是校区的一大特色,校园可以充分利用空间面积,成立景观改造区或师生共建植物园。鼓励师生把头脑中的想法,通过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景观改造区中展示出来,从而增加全校师生的参与度和教学互动,增强其责任感,做到保护校园环境人人有责。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实现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校园人才培养方案需求,实现大学校园景观的创新性发展。
以2017年广东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广东理工学院创意植物培植实验室》的调研为基础,立足于广东理工学院高要校区实际情况,结合大学生性格特征及校园发展趋势,从而思考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方向和理念。在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代,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可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带来的活力,满足师生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让艺术融入生活,让生活回归自然,推动校园文化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