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婷
(晴隆县林业局,贵州 晴隆 561400)
目前,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病虫害成为了威胁林业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了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病虫害的大面积暴发将会对林业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分析林木病虫害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在所有林地林木中,一旦暴发大量的病虫害,将会导致树木大面积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防治森林病虫害可以有效降低树木死亡率和防治水土流失。由于树木的根系能够起到固定其周围泥土的作用,所以,当降水量较大时,地表水对泥土的侵蚀性较小,减慢了流水速度。
森林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大部分食草类动物都以森林中的树叶、果实为主要食物,但由于森林林木中暴发了大量的病虫害,导致植物大面积死亡。食草类动物因缺少食物而迁徙,导致森林物种多样性降低,不利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因此,进行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需要利用相应的生物知识,例如,投放以害虫为食物的鸟类,从而提高林木成活率,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圈,有利于平衡森林生态系统,推动森林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建设。
森林林木中的病虫害能够自行传播,森林里由于植被树木较多,气候温暖湿润,为病害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即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可快速消灭表面存在的害虫。但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虫卵孵化速度加快,又会形成新一轮的森林病虫害。一旦某棵树木发生病虫害后,就会传染给周围的树木,导致大面积暴发病虫害。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林场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在砍伐树木后应栽种新树苗。但人工栽种的树木更容易引发病虫害,由于工作疏忽,致使人工林病虫害传染给天然林。而且,人工纯林与天然林病虫害不尽相同,可能会造成多种病虫害相互交织产生,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3]。
意识是指导实践的前提,只有林农和林木生产经营者意识到在林业生态环境中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才能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育人工林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苗木进行栽种,保证苗木成活率。选择苗木后,需要对苗木进行初步检查,剔除可能携带病虫害的苗木。定期检查森林林木中的苗木,按期开展无公害防治工作,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使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防治过程中使用的相关设备需要根据林农和林木生产经营者多年的防治经验与病虫害现状加以选择,及时更新相关知识,选择新型无公害防治方法。森林病虫害防治需要及时更新设备,使用全新的器械与药品,有效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率。
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预警制度,需要检疫技术人员按照严格的检测程序进行预测预报工作。严格观察与检测森林病虫害,病虫害超过一定指标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避免病虫害大面积暴发。加强病虫害检测的针对性与科学性,保障预警机制能够有效运行。
混交林技术属于生物防治技术的一种,由于传统的人工纯林种植,选取的树种较为单一,食物链形成比较简单,一旦局部发生病虫害,会造成大面积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人工林栽培过程中,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选取种植多种不同类型的植被,形成结构较为复杂的混合林,丰富食物链。当发生病虫害时,及时控制病虫害发展,使用混交林防治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森林土壤以及树木。
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幼林抚育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幼苗合理的施肥,及时修剪枯枝烂叶。定期检查幼苗,当发现幼苗中出现被病菌侵染的情况,及时防治,防止其它健康的苗木受到感染。
积极开展森林检疫工作,定期对森林中的树木进行抽样检疫,在林区的不同地点进行采样,最大程度防止森林病虫害的暴发,保护林区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现病虫害时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在人工林树苗培育过程中,需要严格检查树木幼苗,减少病虫害传播途径,积极开展森林树木检疫活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