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伟
(甘肃省庆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5000)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引起的山羊特有的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缺乏、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羊巴氏杆菌病、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鉴别,本文通过对一起非典型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建议,供读者参考。
2019年5月上匈,合水县何家畔乡柳家川村6户村民以每户3只和6只不等先后从本地和附近乡镇畜禽交易市场羊贩子手中共购入27只山羊,购入后未经隔离观察各自投放到原来饲养的羊群中混养,10~20天后羊只相继开始发病、死亡。止6月17日,6户共发病31只,其中27只是从市场买入,死亡9只。发病羊以2-3岁山羊为主,6户发病羊临床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不愿走路、卧地不起、食欲减退或废绝;气喘、个别羊只间有咳嗽和腹泻,病程10-20天。发病期间,畜主请当地兽医以感冒病治疗,曾用青霉素、氨基比林肌肉注射,均无任何效果,6月17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2名兽医前去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疑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并采集病料送实验室做进一步诊断。
病羊体温39.2~41℃,精神萎靡、呆立懒动、食欲减退,有的气喘,间有咳嗽和腹泻;肺部听诊肺泡呼吸音减弱,呼吸24-53次/分,脉搏82-90次/分。有的病羊卧地不起,身体衰弱。
现场对病死羊解剖,胸腔有少量淡黄色积液,胸膜变粗糙;心包少量积液,心肌松弛;胆囊肿大;肾脏被膜下有少量出血点;支气管和纵膈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有少量出血点。
4.1 血清学检测:采集5只发病山羊血液样品各5ml,分离血清后用山羊支原体肺炎M0正向间接血凝诊断试剂盒(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4.2 涂片镜检:取病死羊的病变肺脏组织、胸腔积液分别涂片,经姬姆萨和革兰氏染色,姬姆萨染色高倍镜下观察可见螺旋状、球状、杆状等不规则的丝状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菌。
4.3 类症鉴别: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羊支原体肺炎和羊巴氏杆菌病很相似,但病料染色镜检,羊支原体肺炎通常观察到较为细小的多形状菌体,而巴氏杆菌病则可检出两极着色的卵圆状杆菌,病料接种家兔和小鼠,做动物感染实验,羊支原体肺炎的病料不引起发病,而巴氏杆菌病的病料则引起动物死亡[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山羊支原体肺炎。
5.1 病死羊深埋无害化处理,并对被污染的羊舍、场地、用具、垫草、粪便等用1%的强力消毒灵或1~2%烧碱进行彻底消毒和无害处理。羊舍、场地、用具每天消毒2~3次,连续消毒3~4周。
5.2 对发病羊进行隔离观察治疗,用氟苯尼考或泰乐菌素注射液按每公斤体重20-30m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续注射3~4天。同时口服黄芪多糖补充能量,再配合麻杏石甘汤加减中药方剂: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20g、黄芩10g、银花20g、连翘20g、鱼腥草20g、桃仁10g、赤芍10g、麦冬10g、牛蒡子15g、甘草10g、瓜蒌10g、桔梗10g,水煎灌服每日2次,每次50-100ml。3天后随访,症状明显好转。
5.3 加强饲养管理,补充精饲料和全价混合饲料及维生素、矿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对同群健康羊用山羊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6.1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丝状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引起的山羊特有的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胸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根据病程和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慢性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症状不明显,和巴氏杆菌病等其他病症临床症状相似,必须通过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才能鉴别确诊。
6.2 病羊和运输工具是传播感染的主要因素,本起疫情就是羊只调引贩运引起,因此要加强活畜禽交易市场检疫监管和贩运畜禽车辆人员的消毒监管工作,群众从市场购羊时必须查看产地检疫证明,了解羊只免疫情况,防止引入病羊和带菌羊。新引进羊只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无疫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6.3 一些地方政府由于扶贫工作需要,扶贫资金发放到户,让群众自行购买羊只,极大增加了疫病传入发生的风险。建议养殖户购入羊后要向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报告并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做好隔离检疫,应激预防、免疫注射等工作,防止疫情传入和疫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