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警犬技术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人员结构的变化,我国家庭饲养小动物的数量急剧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报告,中国宠物狗的数量达到2740万只,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5530万)和巴西(3570万)。各类小动物疾病的发生随之增多,疾病呈现群发性、复杂性的发展趋势,肿瘤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病、老年病等日益突出。同时,由于各地小动物医院的规模与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疾病的诊断常有误诊、漏诊现象,因此临床诊断中需要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内科疾病的诊断也不例外。本文就近几年来我国小动物内科疾病诊断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从业人员对小动物内科疾病的诊断提供思路,提高其医疗水平。
1.1常规检查技术
1.1.1血常规分析 血常规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手段,方便快捷,对于疾病的诊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可作为贫血、炎症、病毒性感染、寄生虫感染、过敏以及应激等许多疾病的诊断参考,还可以监测疾病的发展,用于机体状态的评估和疾病预后的推断等。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分析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手段,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的优点。目前,动物专用血液分析仪在我国科研院所和小动物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并由二分类、三分类向五分类转化。
1.1.2血液生化分析 长期以来,临床化学检测多是靠手工方法完成操作,这些操作受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工作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常使结果出现一定误差。随着临床生物化学项目的增多及要求检验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与提高,新型生化分析仪不断更新,在灵敏度、准确度以及自动化程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随着各型自动生化分析仪竞相发展,今已相当完善的动物专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用于临床。在小动物疾病诊断中,主要用来对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胆固醇、葡萄糖、淀粉酶、尿素氮、白蛋白、总蛋白、无机磷、尿酸和钙等进行分析。目前,动物专用生化仪在我国科研院所和小动物医院被广泛应用,并向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1.1.3血液流变学分析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人和动物体内血液流动和细胞变形,以及血液与血管、心脏之间相互作用,血细胞流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血流变仪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对血液流变性的检测,对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预后提出了可靠的依据,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和脑血管等。近年来,血流变仪在我国动物医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尤其在科研单位、大型综合小动物医院已用于疾病的诊治,对小动物内科疾病的诊治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1.2心电图技术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它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电图技术已向小型化、智能化和遥测化方向发展。如Holter心电系统,Holter心电记录器可携带在动物身上,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大大提高了心脏电生理异常变化的检出率;通过遥测系统或与重症监护系统结合,可将心电信息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给心脏监护带来很大便利。目前,我国小动物医院主要使用常规心电扫描技术。心电图检查已成为小动物心血管病诊断中一项重要的非创伤性辅助诊断方法,尤其对犬猫等小动物的心率失常、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心脏肥大和血液电解质紊乱等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1.3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一种可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已在很短的时间里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农业和考古学等各个领域。在小动物内科疾病中对遗传病、肿瘤、中毒病、营养代谢病等的诊断、预后观察和疗效判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型PCR仪及相应试剂(盒)和新的凝胶电泳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出现,复合PCR、反转录PCR、巢式PCR和定量PCR等技术将不断应用于小动物内科疾病诊断中。
1.4ELISA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免疫学技术的一种,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应用于小动物内科疾病诊断中主要的免疫学技术,并研制出多种商品化检测试剂盒。目前我国用于犬猫等小动物内科疾病检测的试剂盒主要有犬维生素A、E、K1 ELISA试剂盒、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LISA 试剂盒、犬肾上腺髓质素ELISA 试剂盒、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ELISA 试剂盒、犬甲状腺素ELISA 试剂盒、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ELISA 试剂盒、犬C反映蛋白ELISA试剂盒等、猫胰岛素ELISA试剂盒、猫睾酮ELISA试剂盒、猫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和猫黄曲霉毒素 ELISA 试剂盒等。随着ELISA技术的发展,如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PCR反应等将不断应用于小动物内科疾病的诊断中。
2.1超声成像技术 超声成像技术是指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反射和折射等特性通过动物体时所发生的改变,来观察动物体内的内部结构及其变化。前几年,我国小动物医院应用最多的超声仪是便携式动物专用B超仪;但近几年彩超仪的应用推广迅速,逐步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小动物医院。
2.2X光技术 X光诊断主要依据X射线的穿透作用、差别吸收、感光作用和荧光作用对机体进行诊断,是世界上最早应用的非刨伤性的内脏检查技术。所得到的图像能够比较容易的看到所需要诊断组织、器官的整体轮廓、形态、质地的变化以及与其它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位置的变化,已成为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的诊断技术。在我国兽医临床上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便携式动物专用X光机的开发,价格合理,质量可靠,被很多小动物医院所应用。
2.3CT技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指以X射线依次对机体横断层进行扫描所透过射线的衰减系数,经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以了解各种占位性病变或其他疾病的技术。CT检查全面,适用范围广,但设备比较昂贵,检查费用偏高,某些部位的检查、诊断,尤其是定性诊断,还有一定限度,所以不宜将CT检查视为常规诊断手段,应在了解其优势的基础上,合理的选择应用。
2.4CR技术 计算机放射学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 CR)的物理基础是X射线的电离作用及光激励发光。CR摄像的过程与普通的X-线摄像相似,即用磷存储屏代替传统胶片放在暗盒内按照传统方式拍摄,但不使用增感屏。与传统的胶片摄影成像相比,CR技术具有辐射剂量低、成像速度快、成像质量高、数字化处理、成本降低、环保等优点。在发达国家,该技术已经在动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使用较少,尤其在动物临床诊断中有巨大使用空间。
2.5DR技术 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 DR)指在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的一种新技术,即采非晶硅平板探测器把穿透宠物的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由计算机重建图像及进行一系列的图像后处理。该技术具有检测效率高、成像速度快、图像可进行后处理、辐射量低等优点,较CR系统更加优越。宠物DR的出现减轻了宠物放射技术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但由于该成像系统价格昂贵,目前该技术局限于大中型动物医院,或在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科学研究使用。
2.6MRI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基于核磁共振的物理原理。核磁共振是指某些原子核如氢原子核,当被置于均匀磁场内受到磁场高频脉冲冲击时,反射性地发射高频脉冲的现象,这种反映受刺激原子核状态的反射脉冲,可以接收并经处理,而成为直接反映动物组织结构的影像。核磁共振成像的原子核主要是氢原子,它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体内2/3的氢原子存在于水,其余的在脂肪和蛋白质中,可以提供最全面的探测范围。同CT、CR、DR设备一样,该设备因价格昂贵等原因,目前在我国动物疾病研究和实践中应用极为有限。国内医学研究机构利用该技术重点在犬椎间盘病、犬早期股骨头坏死和犬脑等领域进行医学研究。
2.6内窥镜技术 内窥镜技术是指应用可送入机体腔道内的窥镜在直观下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技术,分为无创伤性和创伤性两种。前者指直接插入内窥镜,用来检查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等;后者是通过切口送入内窥镜,用来检查密闭的体腔,如胸腔、腹腔和关节腔等。随着纤维光学技术、微型摄像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结合,极大地改进了内窥镜技术,对胸腔、腹腔、盆腔、鼻腔、胃、肠道、支气管、心腔、血管等部位都能顺利进行形态检查、活组织标本采取,并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部分发达国家在动物医学领域已开展了牛、马、猪、羊、犬和猫等动物内窥镜探查术和多项内窥镜手术。近年来,内窥镜技术在我国小动物疾病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增多,主要用于咽、喉、气管、胸腔、食道、胃、十二指肠、结肠、阴道和子宫等的检查,活组织切取,积液吸出和药物喷洒等。尤其腹腔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由过去简单的用于卵巢、卵泡、黄体及胚胎发育情况的观察,发展到胆囊摘除、肝脏部分摘除、膈肌破裂修补、卵巢子宫切除、脾脏切除术和结肠固定等。
随着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借鉴,小动物内科疾病诊断的新仪器、新技术方法将不断出现与更新,如生物芯片-DNA 微阵列、免疫-PCR反应、γ-闪烁成像技术、热成像技术等。相信随着我国小动物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新技术在小动物研究和实践领域,尤其在内科疾病诊断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