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志敏
(彰武县林草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阜新 123200)
樟子松是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目前又名蒙古赤松和哈拉尔松,具有防风固沙的重要作用。在目前我国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水土流失,制定了三北防沙计划,即在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建设防护林,以减少风沙带来的环境破坏。在目前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首选树木是樟子松,因此,需要全面培养樟子松。
在当前樟子松种植和培养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土地改良。了解和掌握种植地区的具体土壤情况,樟子松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对于土壤要求不高,但是在目前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改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结构。在秋季,按照相关比例对土地施肥,可以使用猪粪和鸡粪,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肥料撒施均匀,撒完肥后向下挖掘30cm。翌年春天,深耕土地,同时建垄,垄床高15cm、宽40~50cm、间距80~90cm。建立垄床时,需要搅碎土块,同时进行春灌。
为保证土壤的整体肥沃度,应优先选择没有病虫害或草种的土壤培育樟子松幼苗。如发现土壤中存在病虫害,可喷洒硫酸亚铁溶液,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使用辛硫磷溶液杀灭虫害,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在樟子松培养过程中,种子处理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在育苗期间,使用清水冲洗种子,再将种子放入硫酸亚铁中浸泡30min,将其捞出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在清水中浸泡1d。其次,将种子和湿土混合均匀搅拌,放置于背阳和通风良好的地方做催芽处理,温度控制在15℃,3天翻动1次,10d后可以播种。
春季到来之后,需要测量5cm深度的土温,达到15℃时就可播种。播种前应对种子做消毒处理,向育苗基地喷洒硫酸亚铁。将已经经过催芽和搅拌的种子种植到地面,覆盖2~3cm的锯末混合物。最后采用扣膜处理,通过地膜既能保证土壤湿度,又能提升地表温度。幼苗出土后需要密切关注光照问题,避免强光对幼苗造成伤害。
由于种植地区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应关注樟子松幼苗是否会受到日照伤害,需要做遮荫处理,以保持土壤温湿度。目前,种植完种子后约10d会长出幼苗,此时应搭建高棚,棚高约1.8m,铺设遮阳网,同时,每年9月上旬温度降低时可以拆除。
首先,在幼苗容器中添加营养土,同时加入适量的生根粉搅拌。搅拌均匀后将幼苗放入容器中,放入营养土,土量应控制在幼苗的1/3。其次,放入营养土后,可以轻轻提动幼苗,保证幼苗根系可以深入到营养土中,随后压实营养土,固定幼苗根部,避免幼苗根部暴露在空气中。最后,实施浇水,浇水前必须将营养土压实,如果出现土壤下沉的问题,可以添加土壤。
樟子松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所以,种植前先对土地进行消毒,可喷洒硫酸亚铁,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然后再使用辛硫磷溶液。同时,需对种子进行处理。
营养袋栽培技术的优点:(1)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大苗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多季造林。(2)便于苗木运输,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3)缩短苗期,有利于苗木快速生长。营养袋尺寸为30cm×28cm,有3个封口,底部有15~16个直径为1cm的小孔。有机肥、砂、土的体积比为1∶3∶6,搅拌均匀。在选定的苗圃地上,挖1条长5~8m、宽1.5m、深25cm的苗槽,用于营养袋育苗。10月中旬,宜将生长旺盛、顶芽饱满、根系发达的樟子松2年生苗装袋。
采用大田移栽方式栽培2年生苗,其优点是简单易行,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出苗造林后苗期延长。应在秋季10月中下旬移栽,种植前修剪根系,剪掉受损根和部分主根及地上所有侧枝,注意根系的湿润度。移栽植物的行距可根据栽培要求确定,一般为(60~100)cm×100cm,可通过水平边框和垂直墙附件种植,其不需要生根。种植深度应以苗木原有土壤为基础,不宜过深。此外,种植后应及时管理,确保苗木移植成活。
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苗木生长条件较为恶劣,所以,应加强对于苗木的养护管理。浇水应坚持勤浇水、少浇水的原则,需要培养幼苗的缺水性,每次应少浇水,保证幼苗的生长活力,同时,勤浇水可以保证其有较旺盛的生命力。在秋季和生长后期,科学配比水肥,提升苗木木质化程度,提高其抗寒能力。
苗木生长1年后达到高峰期,每7天在叶面喷洒0.1%~0.2%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另外,在整个苗木生长期,定期除草、松土,帮助苗木改善土壤水热环境,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为樟子松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秋季来临时,应喷施1次有机肥,为翌年春天苗木生长提供养分,当苗木长成2年生苗时,其抗旱性和抗虫性将得到提高,此时,良好的水肥供应直接影响苗木的健康生长。3月底,顶芽达到萌芽期,4月底,苗木每10d可生长2cm。因此,必须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樟子松育苗工作,应基于当地实际条件,合理地开展施肥、浇水、病虫害预防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确保植树造林工程得以稳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