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治鹏
(靖边县林业生态修复中心,陕西 榆林 718500)
樟子松天然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及呼伦贝尔沙地草原,在陕西省毛乌素沙地治理过程中完成樟子松引种造林工作至关重要。在20 世纪60 年代,陕西省在治沙研究过程中引进了樟子松开展治沙造林工作,相关技术比较成熟。目前,樟子松引种栽培已经成为陕北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造林中效果较好的常绿乔木树种,对当地的土地沙化有积极的防治作用。可以保持水土,减轻沙尘暴灾害。因此,对陕北毛乌素现有樟子松人工造林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对樟子松引种造林过程中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并根据在引种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樟子松引种造林技术创新研究工作,促进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陕北毛乌素沙地处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地的东南缘,主要地貌是风沙地貌,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一般处于250~400mm 之间,集中在夏季,7—9 月份暴雨比较多,并且7—8 月份多冰雹,蒸发量从东到西逐渐增加,平均年蒸发量为2388.7mm,是降雨量的5 倍。毛乌素沙地的年区平均气温为8℃左右,温差在30℃以上。沙地的全年日照时间为2700h 以上,无霜期为150~180d。该地的秋季、冬季、春季多西北风,夏季以东南风为主,风力4~8 级,最大风力为11 级。毛乌素沙地在治理前的风沙日比较比多,每年60~90d 左右[1]。
在对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进行综合分析时,需要对当前的造林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樟子松治沙造林过程中,总面积达到7.5 万hm2,分布在榆阳、靖边、横山、定边、神木、府谷和佳县等县区。
(1)横山县的樟子松造林面积为2.1 万hm2,占全市造林面积的28%左右。
(2)榆阳区的樟子松造林面积为1.7 万hm2,占全市造林面积的22%左右,分布在北部风沙草滩区。
(3)神木县樟子松造林面积1.5 万hm2,占全市造林总面积19%左右,主要分布在尔林兔林场与公草滩林场。
(4)定边县的樟子松造林面积仅为0.7 万hm2,而府谷县、佳县因为沙地面积比较小,樟子松造林面积为0.8 万hm2。在樟子松引种造林过程中,不同年代的樟子松生长状态都相对良好,树高以及胸径都处于正常发展状态[2]。
在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过程中,需要对多年樟子松造林技术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多年樟子松造林实践经验,樟子松造林中应用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大苗壮苗。在樟子松引种造林过程中需要加强苗木选择,通常要选择4~5 年以上的大苗壮苗,保证苗高在80~100cm 之间,这样能够提升樟子松造林成活率。
(2)要重视根茎处理作业。在樟子松移植过程中最好带母土移植。如果需要远距离运输,要加强苗木根系保护作业,可以利用湿布对苗木根部进行缠绕处理,确保母土的完整性,防止风吹日晒对苗木根系产生负面影响。除此之外,要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的保湿情况,防止根系水分散失,影响根系的生命力。
(3)在樟子松造林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造林地附近建立临时苗圃,方便为大面积樟子松造林工作提供优质苗木,能够做到随时起苗随时造林,有利于提升樟子松的整体成活率。
(4)对种植进行合理控制。在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过程中,其在这密度为3m×4m、4m×5m 或者5m×6m,要坚持合理稀植的原则,确保樟子松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取充足营养,防止土地贫瘠对林木生长状态产生影响。
(5)在栽植过程中要坚持适当深栽。为了保证樟子松的成活率,在对其进行移植时,要栽到干沙层以下50~60cm 的湿沙层内,这样才能确保樟子松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取充足水分和养分,提高樟子松的整体成活率。此外,在栽植过程中要适时浇水,并且要埋土覆盖。在樟子松栽植之前,要浇定根水,完成栽植作业后要及时浇水,利用沙土覆盖栽植,防止气候干旱导致水分散蒸发。从而为樟子松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和水分环境。
(6)在樟子松种植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的地形条件和土壤条件对栽植方式进行科学确定。在流动沙以及半固定沙地进行樟子松栽植时,需要先搭设障蔽,防止风沙对樟子松幼树产生危害。
(7)要重视樟子松栽植完成后的管理养护工作。樟子松造林完成后利用有效的管理养护工作,可以保证樟子松的成活率,促进樟子松健康生长。目前,在樟子松造林后的管理养护工作主要是加强水分管理,防止樟子松幼树在生长过程中,因为水中水分不足而枯死。同时还要根据樟子松在生长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开展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作业,提高樟子松的成活率及生长质量[3]。
在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过程中,除了对相应的造林技术进行全面掌握,提高樟子松成活率,保证樟子松生长状态良好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樟子松引种造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高陕北毛乌素樟子松引种造林水平。现阶段,在陕北毛乌素樟子松引种造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樟子松人工林混交类型比较少,导致人工林的结构比较单一,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相对较差。在陕北毛乌素沙地治理早期,樟子松引种造林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樟子松与紫穗槐、沙柳等进行混交,林分组成比较简单,一般以双层结构为主。而随着樟子松的不断生长,达到郁闭或者半郁闭后,林下植被会逐渐衰退,使人工林退化为单一的樟子松林。例如在佳县某林场栽植的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林,除了林区边缘有部分紫穗槐生长之外,林区内的紫穗槐等灌草几乎全部退化。还有与沙柳、沙松等混交的樟子松林也都退化消失,使原有的混交林成为单一的樟子松纯林,林分组成比较单一,这会直接影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导致樟子松林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相对较差,很容易使樟子松林出现病虫害。并且大面积樟子松人工林不利于开展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出现火灾,会严重影响樟子松林的安全,造成较大损失。
(2)在樟子松造林过程中,林地与林木之间存在矛盾冲突。通常在营林过程中存在的林地矛盾主要县区农民与国有林地或者集体林地在土地权属方面存在较大争议,导致造林地块落实难度比较大。并且在开展造林工作的积极性相对较差,很容易产生阻工现象。林牧矛盾主要表现为一些县区樟子松林地存在偷牧、夜牧等现象,破坏樟子松幼林,影响樟子松的存活率和造林数量。
(3)在樟子松人工造林过程中存在天然更新的问题。在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造林过程中,不同林龄的营林几乎没有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樟子松的自然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在樟子松的原产地呼伦贝尔沙地以及大兴安岭,樟子松有天然更新能力,属于适应性相对较强的树种。但是在陕北毛乌素樟子松造林过程中存在天然更新问题,意味着陕北毛乌素沙地的樟子松在天然更新方面有某些障碍因子。这就需要对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使樟子松能够天然更新,推动樟子松林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研究工作中,需要对陕北毛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具体分布情况和造林实际进行综合分析。要全面掌握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引种造林过程中采取的造林技术,同时要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加强樟子松造林技术研究创新工作,提高樟子松造林水平。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可以获取以下结论:
(1)在陕北毛乌素沙地引种造林过程中,樟子松是适合开展治沙造林工作的优良树种,并且在陕北毛乌素沙地的引种范围比较广泛,生长状态良好。
(2)在大面积营造樟子松林时,需要利用有效的配套技术,保证樟子松成林效果。在樟子松大面积造林过程中采取的造林技术主要包括大苗保湿、根系处理技术、种植管理技术以及后期管理与维护技术等。
(3)在陕北毛乌素沙地造林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前樟子松造林中存在的林分单一问题,营造以樟子松为主的混交林。要尽可能提高樟子松林的生态多样性,保证樟子松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樟子松人工林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防止病虫害对樟子松人工林产生不利影响。
(4)在樟子松林工林天然更新问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对陕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查找樟子松林在陕北毛乌素沙地不能天然更新的具体原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促使樟子松引种造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