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文化看高校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

2019-01-06 17:30:41宋佳妮
福建茶叶 2019年1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茶道茶文化

宋佳妮

(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吉林市 132021)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的种植和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多年以前。最早,茶叶是以药用的身份来出现的,“神农日尝百草而毒,得茶而解之”。直到唐朝,茶叶才开始在我国的宫廷和寺院中流行开来,茶文化的雏形也逐渐出现。到了宋代,饮茶之风开始在我国大江南北的普通百姓中出现,茶文化也逐渐完善起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文化不断吸收着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自成体系,内涵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经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当下,我国有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茶文化的价值所在,尝试着在思政课程中引入传统茶文化,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茶和茶文化这个载体,让大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理解思政课程的内容,引领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高校思政课程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课堂的教育功能,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与思政课程的开展目的尚存一定差距,无法在价值引领上起到应有的目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1 重视程度不够 学习效果不高

重视程度不够,是高校思政课程开展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中即包括来自院校和任课老师的不重视,也有来自学生自身对思政课程的偏见态度。

首先是学校和任课老师对思政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开展,应届毕业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与之而来的是就业压力的增大。“史上最难就业季”、“毕业等于失业”等字眼,无不刺激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往往是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提升作为工作重点,而忽视了一些与专业课无直接关系的课程。思政课程就是被典型被忽视的课程之一,对任课老师的课改要求也比较低。思政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任课老师和在校大学生之间接触时间相对较短,师生关系不像专业课教师那样更紧密,在授课时,责任心和积极性也很难调动起来。

此外是来自学生层面对思政课程的不重视。其实,思政课程始终贯穿于我国各个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只是针对不同的阶段,思政课程所涉及的理论深度有所差距。正因如此,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内容,总会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学习起来,也很难提起兴趣来。还有就是就业压力让大学生更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通过突击来“背”的思政课程,往往会出现平时上课不学,考试前临时突击的情况发生。尽管能够通过考试,但无法对思政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考试过后没多长时间就会忘记所背的内容,更谈不上对内容得深刻理解和应用了。

1.2 教学模式落后 学生兴趣不高

教学模式落后,课堂氛围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是影响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延续了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尽管现在很多高校老师也开始借助新媒体、微课等形式进行教学,但实际上并没有脱离理论灌输讲解的实质,教学形式呆板。正因为缺少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死板,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

还有就是,在大部分高校内,思政课程多是大班授课。同时上课的有好几个班的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点名查出勤率很难实现,自然也无法对学生的出勤率进行控制。久而久之,学生们上思政课程的兴趣也会慢慢消磨殆尽。

2 我国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内涵

我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对中华儿女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深厚的价值内涵。茶文化是包容的,同时也是开放的。从其一开始形成,就不断主动寻找优秀的传统思想价值理念,并在发展中不断与其它思想流派交融碰撞、相互融合、影响、渗透,从而形成了具备完整体系的茶学思想。可以说,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一种植根于我国人民长期饮茶基础之上,形成的与茶有关联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中,即包含直观的物质文化,如茶的种类、茶具、茶馆等等。又包含系统化的精神理念和文化内涵,如茶道、茶礼、茶俗等等。通常来说,茶文化即包含了儒家学说的中庸和谐之道,又包含了佛家茶禅一味的禅宗理念,还囊括了道家学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内涵。

提到我国的茶道精神,虽然不及日本茶道精神更为完善和更具仪式感,但同样也为我国的茶文化发展起到了指引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和静怡真”被认为是我国的茶道精神的四谛。其中,“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最高准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指的是学习茶道所要求的外部环境和内心状态。“怡”是和悦、愉快的意思,指的是在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习茶之人的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3 茶文化对高校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

对于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来说,茶文化是一种优质资源,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诠释的文化内涵,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是不可多得的精神理念和文化财富。茶文化来源于大众生活,之所以得到高度认可,是其反映和代表的是千百年来社会普通人民的精神人体和价值思维,具备高度的亲民性,体现的是一种被得到共识的哲学思维,在内容上与高校思政课程上有着大量的共通之处。

对于思政教学活动来说,不仅仅要传授给在校大学生哲学知识和政治常识,更应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以及各项行为方式,起到极高的引领带头作用。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种,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进行高校思政课改,创新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将茶文化知识和茶文化素养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程中,即能通过茶和茶文化这一载体,使许多课本上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变得更为具象,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又能极大的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与大学生抵制外来腐朽落后的思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合方式可以灵活掌握,如依托茶文化学生社团进行第二课堂、如课堂上引入与思政课程相关的茶文化典故、再如通过校外茶文化活动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哲学的相关讲座等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有效的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党的十八以来,高校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借助有效的思政理论载体,进行课程改革,是当下许多高校面临的问题之一。作为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将茶和茶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政课程当中,能够在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形式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思政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茶道茶文化
岩骨花香通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2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8:26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 09:30:32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茶道人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素质结构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