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彧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列为六大重点任务之首。十九大报告中供应链首次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8年4月,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
供应链创新和应用不仅能突破传统高投入、高能耗,换来高增长发展模式,加快形成新的内生增长动力。其次,可以通过供应链跨界整合集成、优化与创新,产生新的产业,新的产品、服务及商业运作模式,实现产业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茶产品物流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该领域的研究较为落后。茶产品物流体系的着力点仍旧在产业园和物流配送等层面,其尚未从供应链一体化创新模式视角出发对物流体系进行规划。茶业是中国的特色产业。中国作为全球原茶的主要供应商及世界茶叶消费的主力国,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供应链”战略。在当前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业内人士可以尝试从供应链一体化的视角出发对我国茶产品体系加以构建和完善。
通过对中国茶产业的分析,茶供应链可概括为从种植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四个环节构成。(详见表1)
表1 茶产品供应链构成表
我国茶供应链目前主要运作模式:(详见表2)
表2 茶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明细表
茶产业供应链中物流体系关系到茶企的健康运营和茶产业的良好发展,因而其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较晚,茶产品物流体系在诸多方面也存在不健全之处。为了给我国茶产品物流体系的优化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我们有必要对其症结之所在进行分析。
茶产品物流体系涉及装载环节和运输环节,其需要资金成本的支撑。据不完全调查资料统计显示,国内茶产品的物流成本大约为总成本投入的一半,在一些交通不便的茶产区物流成本所占总成本的比例会更高。相比之下,国内茶产品物流成本与物流体系相对健全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高额的物流成本成为了茶产品销售的绊脚石。除此之外,产销行政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等也对茶产品物流有着较大影响。这容易导致茶产品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出现“变质”,从而给茶企带来不小的损失。
我国茶叶种类主要可以分为“红茶”、“绿茶”、“白茶”、“黑茶”、“青茶”和“黄茶”这六大种类,不同类别的茶叶又有着诸多品种,且不同品种的茶叶对于生长环境、生长季节等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因而茶产品的生产加工在时间和和地域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相对分散的茶产区使得采购环节、装载环节、运输环节等难以真正形成一个牢固且高效的体系。可想而知,这就给物流成本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在国内一些茶乡或茶产区,电子商务的普及程度较低,当地的物流设施和服务也存在偏差。就物流设施而言,茶农们往往会自己销售和运输茶叶,他们主要采用中小型面包车、电动三轮车等运载设施,还有些茶农也会选择依靠人力进行运送。就物流服务来讲,一些茶叶经销商由于有着相对稳定的客源,他们会选择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展开合作。但是,在某些茶乡地区,物流公司的配送范围往往只限乡镇以上的单位,像一些相对偏远的茶乡则不在其配送范围。可见,茶产品物流服务存在着不规范之处,这严重影响到了用户的参与度和体验性。
信息的畅通对于茶产品物流活动的开展极为重要。在一些茶叶产地,茶农的信息意识不高,他们在销售自家种植的茶叶时往往依靠“手写”的方式对销售量、价格、联系人电话、发货地址进行记录,然后自己安排熟人送货。一些大型茶农户或茶叶经销商会选择用电脑等设备将相关参数加以保存,当然这种方式只是从数据查询的需要出发的。根据相关调查,茶农存在着信息传递错误、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这就导致茶叶产品在配送环节中的在途情况无法被及时获知,物流成本也因此增加。
推动茶产业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创新茶产品生产经营组织体系,从根本提高茶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高茶产业链增值收益。基于“互联网+”建立茶叶供应链公共化的服务平台,提高产业生产经营科学化水平。构建线上线下茶产品新零售模式,完善茶产品的可溯源机制,解决茶产品假冒伪劣销售问题,提高茶产品供应链整体运作水平。
目前茶产业的创新发展具体体现在“互联网+”、“一带一路”、“茶文化”、“供应链一体化”四大方面。(详见表3)
表3 茶产业供应链创新模式明细表
从上述分析可知,当前我国茶产业供应链中物流体系仍存在着令人不乐观之处。基于茶供应链创新发展趋势,我们不妨从供应链一体化创新模式的视角出发对我国茶产品物流体系优化提出以下建议:
站在供应链一体化创新模式的视角,我们认为茶产品物流的主体涉及茶区茶农、茶叶批发商、茶叶加工企业、茶叶零售商等。其中,负责种植茶树的茶农在地域上存在居住分散的情况,且单户茶农的茶叶产量不高,他们处于整个茶产品供应链的底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茶农虽然处于供应链底端,但他们对于茶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来讲极为重要。由此出发,为了对茶产品物流体系主体加以优化,我们可以依靠“合作组织”的形式将相对零散的茶农资源整合起来,这种茶农们就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茶叶供应链的环节中来,这能够有效降低茶农可能面临的风险,确保茶农的收入达到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将原本分散的茶农变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事实上无形中提升了茶产品的规模效应。为了确保该合作组织的运营,相关人员还需购买专门的物流设施,另外,还需要对茶叶自身的品质加以注重。合作组织将茶农资源集合起来,同时也转变为茶叶物流环节的起点和终点。
茶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具备多个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包括“加工”、“仓储”、“配送”等。由于茶叶产品的特殊,其对于物流比其他一般农产品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茶叶的质量,茶产品物流体系的功能也需要加以优化。首先,就加工环节来看,茶企有必要针对多元化的消费群体进行定向的茶叶产品加工,另外还可以为海外茶叶市场设立相应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当然,加工环节除了茶叶本身的加工之外,还涉及到茶叶包装问题。茶产品包装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群体的不同进行分类设计,比如针对国内受众可以采取中国风的淡雅包装,针对国外受众可以采用复古式的油画包装,以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其次,就仓储环节来讲,其确保了茶叶货源中转的实现。正所谓“商流决定物流”,茶叶这种快速消费品对于仓储数量、仓储容积以及仓储布局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仓储数量在运转半径上应该覆盖茶叶市场范围;仓储容积应该确保茶叶能够随时调剂周转;仓储布局应该尽可能控制成本。最后,就配送环节而言,茶企可以将各大经销商、零售场所、个人消费者等作为茶产品配送的对象。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外,相关人员还需要使生产和流通的供应链实现“一体化集成”。生产环节涉及到茶农等生产人员,流通环节设计到经销商与消费者等群体,将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在供应链一体化的视角下实现集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茶农等生产人员与市场的关联,使得茶农能够更为准确、更为及时地把握最新的茶市信息。茶农可以根据所获知的市场信息对茶叶的种植和培育更为严格,并根据市场所需种植新型的茶叶,这样可以使市场需求得以满足。另外,在流通环节中,相关人员可以对茶农进行技术指导,并为其普及茶树种植等技术类知识,使其能够通过理论指代实践,进而有效提升茶叶产出率。当然,我们也可以建立一定的合作机制,以确保生产与流通的供应链紧密相连,这事实上有利于降低茶叶单独流通的风险,确保茶农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时,合作机制的存在能够更好地保证茶叶质量和安全,使广大的茶叶消费群体感到安心。
建立茶产品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将“互联网+”与供应链综合服务理念相结合,集成茶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产业群体,将供应链集群协同有机结合,实现供应链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跨界融合、平台共享。促进茶产业升级,实现智慧供应链一体化闭环运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