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艳军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121)
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课程的全面改革之上,尤其是要对课程内容、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彻底改革。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学科,汉语言文学研究与应用尤为重要。然而,就我国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理论联系实践不够紧密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学理念、教学课程的发展与时代发展不同步,教育教学资源力量不足,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等。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发展与变革。将茶文化有效应用于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而且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承和汉语言文学创作水平的提升。
在中国传统文化被日渐重视的当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与背景下,茶文化的应用形式日益多元化。尽管如此,茶文化的内涵、价值却始终如一,没有发生过本质性的变化,茶文化的价值底蕴依然存在。茶文化当中的丰富文化内涵,一方面是茶文化价值体现的重点,另一方面是茶文化价值的完整诠释。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探讨、分析茶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可以发现茶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内涵性、时代性作为推动茶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尤其是从时代发展的层面去理解茶文化,能够发现茶文化的特殊价值和意义[1]。茶叶产业的发展依赖于茶文化理念,茶文化的应用不仅仅是文化的集成和发扬,更加注重其内涵的阐述和价值的整合。
近年来,随着茶文化在各行各业、多个领域当中的应用日益成熟,茶文化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茶文化发展机制更具内涵和价值,茶文化内涵的形成基于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和赞同之上。茶文化中所包含的素材、内容都源自于人们真实的生产生活,特别是茶文化当中的素材与社会公众的理解、认可有关[2]。因此,茶文化的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性将其内涵和价值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首先,茶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由于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并非全部为中文专业,一些非中文专业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能力较差,进而失去阅读和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因此,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唯有此,学生才能加深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程度,才能避免浮躁不安,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茶文化的静态化思维模式在学生兴趣激发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茶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日常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仅仅是为学生灌输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架构,如果想要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必须要从学生层面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茶文化的有效融入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助探索和研究,凭借自己的潜在能力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最后,茶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与西方文学相比,汉语言文学与其存在较大的差别,一方面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事物描述方面。我国学者在内心思想表达过程中善用拟物的手段,与自身的思维意识、思考习惯相一致[3]。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而我国传统茶文化当中的“思”元素,可以给予学生思维方式的启迪。
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否,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育教学成效。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的创新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开拓和创新意识培养。然而,就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教师依然沿用多年以前的教学模式,极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和抵触情绪,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及应用。
研究表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是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我国优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十分丰富,价值和意义较大。然而,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以课堂“填鸭式”、“说教式”、“满堂灌”等授课方式为主,课堂教学环境枯燥无味,学生对汉语言学习的兴趣不浓,甚至产生厌倦心态,直接制约和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改进、创新,是提高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步[4]。
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缺少实践教学,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和掌握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最终导致学生汉语言文学的解读、应用和表达等能力不足。所以说,理论与实践结果不紧密是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得到充足资源的有效支撑,教学资源是确保教育教学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资源,主要由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有形资源和学科资源、文化资源、专业资源、知识资源等无形资源构成。从当前我国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最为紧缺的资源为财力资源,也就是教学资金十分匮乏[5]。因此,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加大财力支持力度,通过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可以引进和培养更多教育人才,并可以用于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茶文化汉语言实践基地。同时,进一步加大资源配置力度,改进和优化设计思路,单独开设茶文化汉语言文学课程,彻底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在充足的教育文化资源背景下,全面提高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首先,强化基础理论教育,从语言和文学两个层面入手,将茶文化内涵及价值等元素有效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当中,在深度融合和全面渗透的基础上,用哲学、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去审视、去思考,自然会从中受到一定启发。系统、深入了解茶文化,掌握茶文化元素内涵及价值,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有较大的启示性和指导意义。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基于茶文化理念下去审视、赏析艺术作品,不仅能够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而且可以带领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茶文化、探索茶文化。
其次,利用茶文化延伸和拓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及模式。一方面要通过专业化思维意识加以科学引导和全面统筹,将茶文化完全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材当中,创新思维理念和教学模式,用精炼的汉语言去描述茶文化,用最原始的茶文化去指导汉语言。自古以来,中国汉语言文学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各朝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每一篇都是汉语言文学的佳作和精品,都能够作为典范和事例进行独立研究[6]。通过将茶文化应用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利用创新手法让学生对国有传统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
研究表明,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要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且要高度重视课外实践、体验教学,尽可能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在实践探索、亲身体验和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可以将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结合的更为紧密。同时,采取定期、不定期组织茶文化知识讲座,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茶文化的讲解,尽可能多的开展校外、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感受传统茶文化的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学素养[7]。
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茶文化素养,可以采取煮茶、品茶、茶艺表演、论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茶文化当中的“思”、“净”、“雅”等元素魅力,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内心浮躁、作风漂浮等问题,能够心平气和淡然处世。同时,需要明确汉语言文化阅读书目和课程内容,教师要积极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课外业余时间进行汉语言文学的自主学习,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作为茶文化与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机融合的主导者和参与者,也是茶文化渗透到汉语言文学当中的实施主体。因此,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业务素养等的培养,培养教师的现代教学思维理念和正确的教育观,帮助教师分清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主次关系,不能因搞学术研究而忽视正常教学,也不能因忙于教学而忽视学术研究,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与此同时,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茶文化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培训机制,定期对该专业教师实施专业教育培训,并进行绩效考核,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严格、公正的考核方式激发教师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为茶文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
综上所述,茶文化融入汉语言文学教学当中的价值和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茶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有利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创新,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意识、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利用传统茶文化来体现和传递汉语言文学教学成效,利用汉语言文学作品进行传统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共生融合,在知识的传递和作品的赏析过程中体现价值、发挥作用,最终不仅利于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且利于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汉语言文学作品艺术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