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牛冬痢

2019-01-06 17:21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干姜木香每千克

(甘肃省渭源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748200)

牛冬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排棕色稀便和出血性下痢为主要特征。据研究,病原体与空肠弯杆菌有关,临床表面,有时冠状病毒亦参与致病。本菌对外界环境和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情况下均可灭活。作者就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对该病的中西医治疗法做一论述,供大家参考。

1 病因

本病大小牛均可感染发病,但通常以成年牛病情较为严重。病菌通常由病牛以及带菌牛随粪便排出体外,易感牛如果采食了被病菌污染了的饲料、饮水即可感染发病,因此牛自身较强的抵抗力就尤为重要。除了直接和间接传染外,气候条件恶劣和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也可诱导本病发生。因此,此病易在冬季舍饲中流行,一旦暴发,发病率很高,几乎无死亡,但是会严重影响牛的成长和产奶性能,对养殖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 症状

该病潜伏期约为3~7天,被感染牛只发病比较突然,据调查,一旦一头牛发病,一夜之间便可祸及牛群中20%的牛同时发生腹泻,在2~3天内便可殃及圈舍80%以上的牛只,该病的传染力可见一斑,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就要在速度上取胜,发现快、整治快。临床上病牛一般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

3 诊断

根据临床特有症状和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4 预防

一般采取综合防疫措施,在天气突变时关闭门窗,做好防寒保暖。发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群,第一时间治疗,同时要加强牛舍消毒,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利用。

针对本病目前国内还未研制出针对本病有效的疫苗。一般而言,牛冬痢不需要特殊治疗患牛便能自愈。但是个别症状比较严重的,必须进行一定的对症治疗。通常情况下采用磺胺眯,每头50g,或痢特灵混合灌服,1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对脱水严重和衰弱者要进行补液,并适当控制精饲料喂量,以供给营养丰富的糊粥为好。

5 治疗

5.1 中药疗法

5.1.1 肉桂、干姜各15~30g,枳壳、厚朴、陈皮各15~45g,黄芪、白术、小茴香各15~60g,党参18~60g,木香30~60g,大枣30~90g,水煎取液,每天分2~3次内服,连用3~5天。

5.1.2 白芍80g,黄芩、诃子各60g,肉桂20g,木香、槟榔、青皮、陈皮、甘草各50g,白头翁100g,生姜30g,水煎取汁,一次内服。每天1剂,连用2~3剂可见效。

5.1.3 松馏油、g 辽林各30~50g,混合内服;或用米糠500g炒黄,冲热开水2500g内服。严重的病牛可进行葡萄糖补液。也可取白术40g,党参30g,干姜20g,茯苓25g,炙甘草10g,小茴香15g,水煎取汁,内服,每天2次,连服3天,可收到满意效果。

5.1.4 葛根55~60g,黄芩50~60g,黄连60~70g,地榆65~75g,仙鹤草75~85g,木香35~45g,柴胡70~80g,甘草40~50g,水煎去渣,一次内服,每天1剂,连用2剂即可治愈。

5.1.5 猪苓、茴香、泽泻、肉桂各30g,炮干姜30g,炒苍术40g,党参、茯苓、炒白术各50g,炙甘草15g,乌梅、元胡各20g,共研细末,水煎内服,每天1剂,连用5剂可痉愈。

5.1.6 党参、茯苓、黄花、当归、五味子、阿胶、龙眼、柴胡各30g,白术40g,山药、陈皮各50g,升麻20g,甘草25g。共煎汤2次,将2次滤液混合,每日分2次给牛内服,中、小牛酌减,连用2~3剂。

5.2 口服补液盐水疗法

让患牛自饮水不限量,拒绝不饮者强行灌服。同时要根据病牛的脱水程度对应给予补液剂量,总剂量要分2~3次补给,全液量要求4~8小时服完,连用2~3日。

5.2.1 一般轻度脱水病牛,按每千克体重每次50~80ml。

5.2.2 中度脱水病牛,按每千克体重每次80~100ml。

5.2.3 重度脱水病牛,按每千克体重每次100~150ml补给剂量。

6 小结

牛养殖作为现代畜牧业中的一大重要分支,起着助农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用,就甘肃省渭源县来说,截止2019年上半年,全县牛饲养量分别为5.89万头,出栏量1.12万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引进投放良种牛2626头,全县完成黄牛冻配改良0.476万头。但因面广量大、人员配备不足、诊疗力量和设施比较薄弱等现实问题的影响,牛病的诊疗一直是阻挠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大绊脚石,尽管近年来在疫病防治方面做了不少培训,但仍然存在养殖户基础技术薄弱等短板问题。本文仅以牛冬痢为例,对该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法做了介绍,希望能给生产者有一定帮助。

猜你喜欢
干姜木香每千克
China’s Approache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eace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一道利润问题的变式思考
小区里的木香树
干姜:温中暖胃的主帅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雨季的木香花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买水果的学问
姜有干鲜,不可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