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2019-01-06 16:52李鹏宇金艳涛贾皇超朱柯颖郭会军
中医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气虚艾滋病

武 悦,李鹏宇,金艳涛,贾皇超,朱柯颖,姜 琦,郭会军

(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1]。患者免疫功能丧失,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感染。其流行和防治形势异常严峻,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仍无治愈的药物。防治艾滋病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2]。

1 中医证候的认识

中医证候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理病理的总结,揭示了患者目前的病因病机,是中医学认识疾病的根本所在[3]。人罹患疾病,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四诊合参,将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结合起来,判定为证候。证候一经确定,法则从证而立,方则从法而出,故证候是疾病所处状态,立法潜方的基础。历代医家对证候多有阐发,为制订正确的治疗原则、处方和具体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4]。

2 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已开始了中医证候的研究,姜春华等[5]确立了辨证论治在中医诊疗体系中的地位。辨证乃论治的前提,对中医证候进行研究是中医药治病的根基所在,也是最为首要的部分。目前,中医证候的研究主要包括规范研究和基础研究。中医治病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而准确地辨证论治是建立在证候规范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形势,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证候诊断体系。运用西医学病因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多种检查手段,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在中医理论现代化研究中,中医证候基础研究已成为主要研究范畴。在证候基础研究中,证候动物模型的使用显示出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医学大多源于经验,临床上四诊信息的收集通常是通过望、闻、问、切来获得的,得到的信息是主观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动物模型的研究中,许多四诊信息不能直接从动物身上获得,因此四诊的客观化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并展开了大批研究工作,如在动物模型中用心电图反映动物心悸等。简单的症状体征相加不能称之为证候,中医证候是一整套证候群,是对疾病病因、病性、邪正盛衰等疾病本质的总结归纳。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体系中各组成分及其在特定条件下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6-8]。中医学整体观、治未病观、方剂配伍、辨证论治等都与系统生物学的宗旨一致,因此运用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中医证候学的研究,综合多学科知识,在基因、代谢、蛋白组分别开展组学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创建不同证候类型的基因变异和表达差异谱,即可从多个层面阐述中医辨证的科学内涵。目前,使用较多的如PCR、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法等[9-10]。

3 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3.1 文献学研究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中医学中并无文献记载[11],其病机为气虚和疫毒,容易伤及卫气营血,症状表现与虚劳、瘟疫颇为相似[12-13]。许前磊等[14]于2006年对我国1986—2005年涉及到艾滋病中医证型方面的129篇文献进行研究,得出艾滋病的基本证型为脾气虚、脾肺气虚、脾肾两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湿热内蕴6种证型;并于2011年进行补充,证候分型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虚湿浸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等。刘静[15]检索了1990—2004 年相关的386 篇文献,分析表明:证型中以艾滋病虚证多见,脾虚、脾肾阳虚、肺虚(肺气虚)、肺胃津伤、肺脾两虚等最为常见。相关文献[16-18]也显示出AIDS患者主要体质状态为气虚质。

3.2 病程分期辨证

2005年,国家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讨论艾滋病应分为3期12证,这一辨证标准已成为当前临床工作的指导思想。急性感染期分为风热证和风寒证;潜伏期分为肝气郁结证、气血两亏证和痰热内扰证;发病期分为痰热壅肺、热毒内蕴证,气虚血瘀、气郁痰阻、瘀血内停证,湿邪阻滞、脾肾亏虚证,肾阴亏涸、元气虚衰证等。艾滋病发病的过程为邪正相争,决定疾病发生与转归的关键是邪气亢盛或正气虚衰[19]。刘洪普等[20]根据艾滋病分期辨证,将潜伏期概括为肝郁气滞证、气血亏虚证;艾滋病期为湿毒壅盛证、肝风内动证、痰热伤阴证、肝肾阴虚证。吕乃达等[21]总结出急性HIV感染期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无症状HIV感染期多为肝肝气郁滞证、肺气阴虚证、气血亏虚证。王景泉等[22]发现艾滋病无症状期以虚症为主,其中气虚、阳虚和血虚为多。牟方政等[23]通过对101例接受HAART的艾滋病患者研究分析,证候以肝胆湿热证为主,占62.38%;其次为脾肺气虚证,占16.83%。

3.3 不同感染途径的证候研究

李洪娟等[24]分析了158例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其中脾虚证最为多见。蓝怡等[25]分析了16 625例因性传播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现以脾肾阳虚、肝郁气滞及气虚血瘀为主。张海燕等[26]分析发现60%以上因血液感染艾滋病患者有肢体困倦、神疲乏力等气虚的症状。以上可以看出,气虚是艾滋病的常见病因,病变的脏腑重在脾肺,涉及心、肝、肾等脏,脏器亏虚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死亡[27-29]。

3.4 代谢组学方法为中医证候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平台

开展中医证候学实质研究,利用传统手段结合现代的实验室技术客观、规范认识中医证候实质。近年来研究表明:代谢组学采用的系统研究方法本质上与中医理论基本相同[30]。虽然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近年来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在过去几年中多集中在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而艾滋病证候实质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可以选择艾滋病发病期主要证候脾气虚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非艾滋病脾气虚证患者作为对照,以UPLC-MS技术测定其代谢指纹,采用系统生物学方法,使用模式识别、因果发现法等技术手段,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筛选脾气虚证潜在标志物,发现艾滋病中医证候与机体代谢的关系,以完善艾滋病中医证候理论。

4 小 结

艾滋病由感染到发病时间较长,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目前,中医证候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多为临床大夫的经验,因此,深入研究艾滋病中医辨证分类特征及发展趋势,建立辨证论治的体系并展开艾滋病证候实质的研究势在必行。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深化研究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相关发展,完善中医理论,更好地指导规范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造福广大患者,促进中医学的发展与创新。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气虚艾滋病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 世界艾滋病日》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补火生土法的主要理论研究
浅谈《难经》之命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