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应武, 王 龙, 邱凤琼, 金显栋, 亐开兴*, 张继才*
(1.云南省新平县者竜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新平 653408;2.云南省新平县平甸乡兽医站,云南 新平 653400;3.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昆明 650212)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距昆明187 km,距玉溪市91 km,北纬23°38′15″—23°26′05″,东经101°16′30″—102°16′50″。地处哀牢山中段,东与峨山县毗邻,东南与石屏、元江两县接壤,西南与墨江县相连,西邻镇沅县,北隔绿汁江,与双柏县相望,海拔422~3 165.9 m,国土面积4 223 km2,年平均气温17.4 ℃,极端最低温-2.7 ℃,极端最高温33.2 ℃;年平均降水量946 mm,县内气候呈明显立体气候。全县辖12个乡镇(街道)123个村委会1 4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之多;县内居住着以彝族、傣族为主体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2%,其中彝族、傣族占总人口的64.9%。
全县有天然草山草坡面积26.85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24.18万hm2,占总面积的90%。可利用的草地资源中,山地草丛类草场7.54万hm2,占31.18%;山地蔬林草丛类草场8.20万hm2,占33.90%;山地灌木草丛类草场6.12万hm2,占25.31%;其他类草场面积2.32万hm2,占9.61%。全县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2.29亿kg,主要是玉米秸秆、稻草、麦秆、甘蔗梢,目前采取青贮、氨化等措施转化为牲畜饲料,利用率仅为不足秸秆总量的30%,为新平县发展肉牛产业丰厚的物质基础,是发展肉牛产业的理想区域[1]。
2017年末,全县牛存栏达97 591头,能繁母牛存栏28 053头,年末出栏牛40 756头,产值达21 309万元;全县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636户,存栏量为15 549头,占全县存栏总量的15.9%。
母牛是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增加能繁母牛存栏数量可以解决牛源不足,以确保牛群生产力[2-3],然而新平县存栏母牛数量偏少,2014—2017年新平县存栏能繁母牛数分别为28 540头、25 437头、25 299头和28 053头,2015年和2016年2年下降3 000头,到2017年存栏稍微有所回升,总体来说母牛存栏在骤降。
肉牛养殖方式改变不明显,传统的散户放牧居多,小型规模养殖户运用青贮、氨化技术有限。饲草加工调制技术难于应用推广,致使新平县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得不到科学有效利用,很多养殖户不愿意接受新的肉牛饲养技术,母牛饲养技术水平低,散养户无法达到母牛年产一犊,甚至很多母牛产一胎之后难于发情或发情配种难直接被淘汰。从调查情况看,80%以上肉牛养殖户缺乏商品意识,饲养管理较粗放,没有实施肉牛短期育肥销售模式,本来可以产生效益的环节却受挫[4],进而延长了肉牛养殖周期,效益不明显。
2017年新平县存栏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636户,其中存栏10~49头590户,50~99头39户,100~299头7户;年出栏10~49头养殖户110户,出栏50~99头养殖户6户,其余养殖户年出栏均为10头以下。
新平县辖12个乡镇(街道),除古城、平甸未设有屠宰场外,其余乡镇均设有屠宰场,全县共有屠宰场12个,但屠宰的动物主要以猪为主。在距县城70 km的戛洒镇有一个相对活跃的牲畜交易市场,年交易牛数量约21 600头,主要由玉溪市、通海县、峨山县及红河州的贩牛商购买销售,销售价格完全控制在贩牛商手中,农户养殖效益不明显。全县仅有一个小型的牛肉初加工个体户——“老普干巴”,而傣味特色肉食以腌制酸牛肉为主,可生吃;全县牛肉消费习惯以“牛肉汤锅”最为流行,一般百姓婚事、丧事都可派上用场。其牛肉汤锅制作如下:①宰牛、汽油喷灯去毛、清水洗净、开膛去内脏、带皮分割牛胴体、清洗内脏各器官;②把分割成大块的牛肉、头、蹄及全部内脏、骨头加清水、食盐(有时也加当归、草寇、香草等)用大锅大火炖煮至沸腾转中火慢炖至熟;③食用时配备蘸水,蘸水主要由花椒粉、小米辣、糊辣椒粉、薄荷、姜、大蒜、葱等混合而成,此吃法的主要特色为带皮牛肉。
新平县肉牛冻精改良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全县建成18个冻精改良点,覆盖10个乡镇(街道办)[5],现阶段冻改精液以西门塔尔、云岭牛为主。每年母牛冻改配种率不高,2017年全县完成冻精改良输精1 771头,仅仅占全县能繁母牛28 053头的6.3%。
2017年全县共完成2个肉牛产业相关的项目建设,新平县莫沙镇牛羊综合示范区建设、牛羊产业基地建设。2个项目总投资仅为128万元,其中国家资金65万元,其余资金均由养殖户自筹;2017—2020年度畜牧贴息贷款全县共放5 144万元,共有80户肉牛养殖户贷到畜牧贴息贷款,共涉及金额为691万元占总贷款的13.4%。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产业扶贫是解决当前贫困问题最有效的途径[6]。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肉牛养殖方面投入资金不足,新平县未制定相应的肉牛产业扶贫方案,加之贫困户养殖基础设施薄弱,养殖意识淡薄。据调查,部分贫困户将产业扶贫补助的牛在短期内即行转让或出售,或有的把成年牛养成老弱牛,从而肉牛养殖在产业脱贫中效益得不到适当发挥,枉费政府和政策一片好心,依旧难于实现养牛脱贫。
当前发展农业产业应该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保障人居环境安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发展和乡村绿色发展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安全意识的增强,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牛肉及其他食草畜产品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据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杨凤霞在畜禽养殖场粪污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中,发现牛粪便中的抗生素残留物及重金属、其他有毒有害气体残留物在环境中几乎为零,相当安全。为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积极引导肉牛养殖户转变养殖模式,运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大力发展草食畜产业;同时注重养殖结构的调整,在发展各类畜牧产业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与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有机结合[7]。
肉牛养殖周期较长,养殖户融资难,资金不足,致使部分养牛户很难进一步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地方政府、畜牧兽医部门及金融机构应多作沟通协调,应适当调整肉牛养殖户的畜牧贴息贷款额度,让更多肉牛养殖户得到相对实惠的贷款便于发展肉牛产业。当前各类养殖业均处于严峻的环保形式压力之下,政府部门在作畜牧养殖项目策划时,应作相应调整,以解决养殖户粪污处理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及资金投入;在肉牛冻改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每头经冻改输精的母牛产出犊牛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确保全县能繁母牛存栏数量增加为发展新平县肉牛产业提供足量的牛源,同时也为加快新平县肉牛冻改技术推广的步伐提供便利条件。
树立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理念,统筹草地生态、牧业生产和种养结合,力求草畜平衡、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畜产品供给和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构建“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共赢局面。在推广种草养牛、饲草加工技术方面给予更多的培训,热区坡地饲草种植推广皇竹草、象草、桑树等种植,平坝及荒田以种植一年生牧草黑麦草为主。引导适当规模的肉牛养殖场制作青贮、氨化饲料,主要有皇竹草、农作物秸秆、甘蔗梢等,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以带动更多散养户掌握青贮技术,因地制宜推行窖式青贮、袋装青贮和裹包青贮以降低养殖成本和周年草料均衡供给[8]。
肉牛养殖业面临着市场不可控因素,疫病、天灾等诸多挑战,目前新平县财产保险只针对能繁母猪进行投保,建议增加财产保险公司对新平县内的能繁母牛进行投保,有效降低肉牛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可增加基础母牛的存栏量,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对于现阶段存栏50头母牛以上的养殖户给予一定资金补助,鼓励适度规模饲养,以及扩大养殖规模及能繁母牛存栏量[9],搞活当地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激发肉牛养殖户的养殖信心。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范畴,制定相应的政策,引进多家大型肉牛养殖和加工企业,结合新平县现有的肉牛养殖基础,打造新平县的肉牛品牌,以“公司+基地+农户”及“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等形式逐步壮大新平县肉牛产业,以提高肉牛养殖组织化程度[10-12]。三是要结合新平县的少数民族特色,加快新平县牛肉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傣味牛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