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华
(河南大学医院,河南 开封475001)
糖尿病无法临床治愈,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为主。该病易引起心脏病变如冠心病,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冠心病的预防意义重大。中医药治疗该病安全可靠,且疗效确切。随着中医客观化研究逐步深入,对于该病中医治疗研究也逐渐增多。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糖尿病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消渴”“真心痛”等范畴。《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等对胸痹等疾病症状及疾病间的密切联系均有着相关描述。大部分学者[1-3]认为:疾病危险因素包括情志、饮食、劳欲过度、禀赋不足等。基于禀赋不足因素角度分析,消渴病的病理基础为先天之精不足,致使元气虚弱,心肝等五脏失守,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或是生成不足,引发津液亏损。基于饮食因素角度分析,常暴饮暴食,或过度食用五味及肥甘厚腻、坚硬不好消化的食物,会使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常,引起痰食内聚, 内燥因生,湿热蒸腾,脏津失润,从而表现出口干、口渴、多食的糖尿病临床症状表现。脾胃生理功能弱化,会引起中焦气滞、湿热蕴阻等脾胃失调表现。五脏得不到营养,水谷精微不能遍布全身,并从尿中大量流失蛋白等精微物质,最终出现尿频与消瘦表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 受痰湿之困,痰浊等因素阻痹心脉,会出现胸闷心悸等表现[4]。基于情志因素角度分析,脾气暴躁易怒,致使肝阳上亢,严重者血液随气上升,胸中积聚血液,会引起胸中血脉不畅通,过度消耗津液,最终引起消渴症状。忧郁的情绪,易出现肝气郁结情况,直接损害肝脏功能,促使全身气机停滞不行。肝脏气行不畅,直接引导血瘀、心脉阻塞,最终引发胸痹,可引起冠心病心绞痛[5]。基于劳欲过度因素角度分析,体力劳动过重,肾精消耗过量,肾主收藏功能弱化,促使尿频,阴液缺失,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灼伤心阴,最终引发胸痹消渴表现。基于病机角度分析,长时间消渴,会损害脏腑功能,引发心脉痹阻,最终转化为胸痹。该病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与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为痰浊气滞与血瘀寒凝[6]。气阴两虚及兼夹血瘀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7]。
吴传中[8]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益气温阳通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发现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益气温阳通痹法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有效率,与治疗满意度。陈敏[9]观察益气温阳消痹汤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比常规西药治疗效果高,血糖控制水平优越,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胱抑素指标改善显著,比治疗前与常规西药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益气温阳消痹汤具有益气温阳、活血通络的功效,可使患者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改善明显,进一步控制病情进展,联合西药治疗,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更佳,同时对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等无影响[10]。
陈颖等[11]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组中医学证候积分、脂肪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与炎症指标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该方药物组成:三七3 g,五味子6 g,甘草、麦冬、人参、葛根、川芎10 g,丹参20 g,黄芪30 g。胸闷者,加延胡索与陈皮;下肢水肿者,加茯苓与薏苡仁。本方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攻补兼施作用,可预防消渴与胸痹,联合西药治疗,临床症状、炎症反应、血糖水平明显改善,微循环与心功能增强,治疗方法安全可靠。董俊霞[12]发现:益气养阴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中药方包括麦冬、丹参、砂仁、黄芪、檀香等,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功效,能够改善微循环与胰岛素状态,在调节血糖、HOMA-IR指数、HbAlc水平方面效果显著,药物安全无副作用,药物依赖性低。
张东升[13]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接受常规西药联合中医导痰祛痰治疗,能够显著改善LDL-C、HDL-C、TG、FPG指标水平,同时调节心率与血压状态,并发症发生率低。中药方药物组成:当归、五味子、法半夏、茯苓、地龙、赤芍10 g,陈皮、山楂、地皮15 g。气虚者,加党参与甘草;口干者,加知母与天花粉;心悸者,加生龙骨、远志与生牡蛎;便秘者,加酒大黄。中医导痰祛痰疗法具有化痰祛痰、通脉活血的功效,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更加明显。治疗的同时要求患者注意饮食,控制脂肪、盐分、热量摄入,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做到少食多餐,控制总热量,维持理想体质量[14];适当运动,运动以慢跑、太极、散步等为主;加强保健知识普及与心理护理,缓解患者负面心理与消极情绪,提高治疗信心。支艳等[15]发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采用祛痰化瘀饮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血糖、HOMA-IR指数、HbAlc水平及FIB、PTT、PT等指标情况,调节胰岛素抵抗及血液高凝状态。中药方药物组成:泽泻、天花粉、陈皮、鬼箭羽、郁金、川芎15 g,山楂、黄芪、石菖蒲、茯苓、赤芍、丹参20 g。在痰凝心脉证到痰瘀痹阻证的演变过程中,胰岛素敏感性弱化,胰岛素抵抗加剧,采用祛痰化瘀饮治疗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从而调整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延缓病情进展。
李振芹[16]在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接受疏肝健脾法治疗效果的研究中发现:常规西药联合疏肝健脾法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能够调节血糖水平与糖化血清蛋白、血清HCY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中药方药物组成:甘草6 g,白芍、佛手、薤白、瓜蒌皮、川芎、枳壳、陈皮、香附、柴胡10 g,郁金15 g。阳虚者,加干姜10 g、附子15 g;夹痰浊者,加茯苓15 g、法半夏10 g;痰湿化热者,加黄连6 g、栀子10 g;瘀血明显且胸闷痛频作者,加红花10 g、川芎6 g。联合西药治疗,对胸痛肝郁气滞证效果显著[17];同时能够降低HCY水平,对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预防意义重大。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8]。降低HCY水平可减少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更利于心绞痛等疾病风险控制[19]。
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成药包括五参口服液、复方丹参丸、芪参益气滴丸、通心络胶囊、养心氏片等,其中复方丹参丸属于祛痰化浊法,可改善HCY与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血脂,修复血管皮内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硬化[20];联合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与炎性因子。芪参益气滴丸属于益气活血法,能够降低血糖、血脂,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率低;同时益气活血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21]。通心络胶囊能够调整疾病自觉症状,纠正ST-T水平,同时协调扩张血管、降糖药物,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养心氏片属于益气温阳法,成分包括淫羊藿、地黄、延胡索等,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心绞痛症状[22],同时能够调节HCY、hs-CRP、HbAlc、NT-proBNP等指标,相较于西药治疗不良反应率低,且具备增效减毒功效,更利于预后改善与治疗依从性的提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接受五参口服液治疗后,其症状积分、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得以改善,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中药注射液包括冠心宁注射液、丹参多酚酸盐、丹红注射液等活血化瘀法,在血糖控制、预防心血管事件、微循环改善方面效果显著。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等益气通络药物能调节心脏输出量,纠正ST段压低情况,改善自觉症状,同时联合西医治疗,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相比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显著[23-25]。血栓通等温阳养阴药物含有三七、Rbl、Rgl等成分,对血小板凝聚、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可防止组织缺血与再灌注损伤。赵然尊等[26]研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接受瓜蒌皮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干预的疗效,结果发现:治疗后,两组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发作次数与时间减少,ST段下移症状改善;瓜蒌皮组血浆ET水平下降,NO水平提高,血浆全血黏度低切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且相较于丹参组变化幅度更大,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率更低。此表明:瓜蒌皮注射液在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高脂血症、降低不良事件率[27-28]、降低血浆总胆固醇、调节细胞间黏附子-1表达等方面作用更加明显。在治疗期间,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生活指导等干预,糖尿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29-30]。
糖尿病易引起血管病变,在罹患糖尿病时就应当从中医学角度入手调节,以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并发症。中医治疗包括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等,可清除血脉瘀血,促使血脉通畅,恢复正气,改善胸痹与消渴症状。中医药治疗不应限制于中医理论层面,更应当加强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