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爱云,张朝升,王晓辉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畜牧兽医局,741020)
为搞好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更好地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深入探究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及防疫技术。
作为规模化保育猪饲养的基础,我们深知饲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保育猪的生长,倘若养殖人员投喂了变质发霉饲料,则会让猪出现免疫力低下、腹泻、中毒等状况,还会严重威胁猪仔的内脏器器官,如果猪仔对外界的环境变化抵抗力较低,甚至还会出现大量猪仔死亡的现象。此外,还会让保育猪发育停滞,缓慢。基于此,养殖人员,在购买饲料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饲料的质量,严格检查饲料,确保饲料能够达到投喂标准后,才能投放。
我们深知,要想最大化的确保保育猪的健康成长,一定要确保其有较为充足的营养。实践证明,养殖人员合理的营养投入,一方面不仅能进一步增加保育猪的体重,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促使饲料利用率的提升。因此,养殖人员在保育猪的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对保育猪投喂营养平衡饲料。在这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平衡性。
良好生长环境直接影响着保育猪健康成长,在规模化保育猪养殖中,通风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养殖人员要根据不同保育猪的年龄,使用有效的通风管理方式。在这过程中,还需控制好猪群饲养密度,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对饲养密度具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和保暖工作,将保育猪保育舍的温度控制在26~28°C。另一方面,夏季还需做好通风降温工作,为减低圈舍内温度,还可以采取遮阴、排风、洒水等。
保育猪都是根据原窝保育原则实施的,在这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猪的个体差异性,一般来说,规模化养殖场的饲养密度都很大,基于此,在保育猪分群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猪数量,并且根据猪栏面积大小,一般每栏25 头左右。由于猪仔在夜晚的应激是最小的,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在夜晚来进行分群,并且认真观察其应激反应、进食情况。对于不进食或是应激发应大的保育猪的管理。养殖人员在保育猪分群前后3 天,一定要做好饲料投入量工作,根据保育猪的情况增加投喂次数,为提高保育猪的身体素质,在饮用水和饲料中还需投入电解多维和维生素营养物质。
养殖人员在保育猪的饲养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猪疾病问题,要想最大化的确保其健康成长,养殖人员就必须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与此同时还必须要为保育猪制定免疫程序,一般仔猪断奶后应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疫苗的接种注射,做好免疫档案,定期对保育猪做好免疫接种工作,进一步防止患病猪将传染性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猪,最大化的保证保育猪健康成长,对此,需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做好猪仔和待产母猪的免疫接种工作,与此同时,养殖人员还需做好猪传染性腹泻等疫苗接种工作,第二,免疫管理工作。一般来说,猪仔在45d 龄内必须要完成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工作,注射70d 后,养殖人员还需要做好保育猪伪狂犬疫苗免疫注射工作。
在冬季猪口蹄疫、猪瘟、猪消化道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对此,养殖人员要做好冬季保温和消毒工作,如有混感症状需要配合头孢噻呋钠、头孢喹肟等等比较敏感的抗生素,之后再配合荆防败毒散(荆芥45g、防风30g、羌活25g、独活25g、柴胡30g、前胡25g、枳壳30g、茯苓45g、桔梗30g、川芎25g、薄荷15g、甘草15g)1kg 拌500kg 饲料可全群治疗和预防。另外在保育猪饲料中还可添加肥猪菜(白芍、前胡、陈皮、滑石、小苏打各等份,共为末,每日每头猪25~50g)等添加剂混饲,以便健脾开胃,促长催膘。
概言之,猪场保育猪规模化养殖是增加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养殖人员必须要做好饲料管理和营养管理,另外,还需根据其成长情况,做好免疫和猪群管理工作,最大化确保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