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

2019-01-06 12:32朱小峰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大学生

朱小峰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47)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及时代价值。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和崇高境界的思想,让学生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和中华文化独特的智慧、气度、神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中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精神融合,做好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价值。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题活动和社团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结合对传统节日、节气、饮食、服饰等知识和内涵的阐释,让学生尊重文化习俗、传承民俗风尚;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感受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展示爱国主义深刻内涵,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做好乡土文化和乡贤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家书、家训文化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滋养学生孝敬、礼让、诚信、宽容、慈善等美德,培养珍视亲情、热爱家乡的情怀;将戏曲、书法、中华武术等高雅艺术、传统体育引进校园,注重校园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1.3 传承传播传统艺术、技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好各校戏曲、艺术、美术、中医药、烹饪等传统文化项目的优势,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工作。发挥好地域文化的优势,重视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弘扬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专业文化的利用工作,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地方经济培养更多的工匠和大师。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2.1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从高职人才培养的高度系统谋划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学院成立专门的组织,统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协调、研究等工作。

构建具有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和主题教育相结合、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修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语文、历史、艺术等人文社科类课程标准,提高相关内容的比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职教育。

2.2 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多样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选择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富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诠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开辟传统文化传播渠道;通过道德讲堂、专家讲座等途径,把专家“请进来”,提高授课质量;创新活动形式,通过社团活动、成果展示、文化展演等活动,注重实践养成。

征集并遴选开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教案、微课、慕课、微信公众号等优质资源,挖掘各行业专家、大师、非遗传承人等专家名师资源,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通过网络课程弥补部分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拓宽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3 创建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曲艺和书法、传统体育等项目引入到校园,如可以把锡剧、常州小热昏、阳湖拳等与常州地域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带到校园,让更多的大学生去传承发展和创新。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工作,开设一些新兴和热门专业,将其打造成为专业品牌和创新示范专业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创性和时代性,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比重,精选和提炼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完善硬件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化和完整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到大学生的心田,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4 利用各种资源,构建全方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发掘地方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故居旧址、名胜古迹等教育基地功能,组织学生开展考察参观等活动;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网络阅读室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据资源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向学生推送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

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力量的整合,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多位一体的合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家长参加相关文化活动,让家长和大学生一起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倡家长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让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入的学习。

2.5 提升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和科研水平。学院要配足配齐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优化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建立灵活的教师评聘制度,积极聘请民间艺人、技艺大师、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参与教学。鼓励有条件的分院、办学点设立“大师工作室”,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建设好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基地,提升教师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和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大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实践探索和规律总结。以问题为导向,以科学先进的理论成果为指导,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项课题研究和研讨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与实施路径的先进性。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