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婷
(河北省邢台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邢台 054000)
玉米大小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等,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高温多雨天气易流行,若农户不及时进行防治,将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减产20%~30%,严重可达50%~80%,甚至绝收。
玉米大小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影响籽粒灌浆。当植株感病后,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同一叶片,大小斑病可混合发生。玉米大斑病初是水浸状青灰色斑点,继而发展为边缘暗褐色、中部黄褐色或灰褐色的梭形病斑,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造成叶片枯死。
玉米小斑病的病斑一般较小,数量较多,发病时初为半透明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椭圆形或长方形褐色病斑,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有时会出现2~3个同心轮纹。此外,天气潮湿时,玉米大小病斑上均可长出灰黑色霉状物。
2.1 气候因素。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主要受温度、湿度影响,当高温高湿时,病情迅速扩展。大斑病菌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发生。小斑病菌入侵温度稍高于大斑病,适温是20℃~32℃,相对湿度90%以上发病快,因此夏玉米种植区小斑病发生较严重,春玉米种植区则大斑病发生较严重。
2.2 栽培因素。地势低洼、种植密度过大、种植感病品种、连作地易发生病害。玉米孕穗、抽穗期氮肥不足地块发病较重。
3.1 栽培防病
3.1.1 选用抗病品种。由于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可根据种植习惯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
3.1.2 提倡轮作倒茬。一般轮作期限为3~5年。
3.1.3 加强栽培管理。播前清理田地,深翻土壤,施足基肥,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3.2 药剂防治
3.2.1 预防用药是前提。在玉米抽雄前后喷施多菌灵、甲托等杀菌剂,预防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
3.2.2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发病初期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全田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发病严重时可选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水分散粒剂800倍液,10 d用药1次,连喷2~3次。
3.2.3 注意防虫。虫害会导致玉米抗性降低,加重病害的发生,用药时加入氯虫苯甲酰胺类药剂兼治虫害。